孙丽英忍不住好笑道:“我又没说让皇上一天就把城墙修起来?别说是一座连绵数千里的城墙,便是一座城池,一天也不可能修起来,别说一天,一年都未必能修得起一座城池。这是功在千秋之事,自然要花上很长一段时间才可以做到。我们可以先把鞑子惯走的路径先修出来,边关各地,采用包干分段的法子,自修自的,向两翼延伸,最后再连成一条线。”
“修建的时候,每隔一里地,建一座烽火台,烽火台上也不用太多,只要派驻几个人驻守在那里便好,若有敌人来袭,只需点燃烽火,便可瞬间将敌情通报出去。最后只留下几座有重兵把守的关口,可以让鞑子通过正常的途径进来同咱们做交易,用他们的牛、马、皮革,来换咱们的粮食和布匹,然后再收他们的关税,增加朝廷的税收。”
“百姓们有了安居之地,自然可以安安稳稳地种地过日子,各处的强盗流寇数量也会变少。有了这座城墙做保障,边关自然不再需要重兵把守,朝廷会省出一大笔军饷开支,这笔军饷开支又可以用到修建城墙上。而士兵们全都卸甲归田,回家去种地,田地也不用再荒着了。请问老大人,我哪里坐井观天了?”
最后一句话,她是瞪着白老相国说的。
白老相国没想到她的心思竟然活跃到这种地步,每一句话都说得有理有据,不禁一个字都反驳不出口,赤红着一张保养得异常白皙的脸孔,站在那里,尴尬地说不出话来。
四周的几位大人也全用钦佩的眼神在看着她,其中的一位老大人看看她,又看看站在她身边一脸自豪表情的上官杰,眼中闪过一抹若有所思。
半晌,他才开口道:“孙丽英,我大庆王朝一旦如此大动作地修建护国城墙,那鞑子必定会狗急跳墙,闻风而动,若是再起兵祸,又该如何?”
孙丽英沉声道:“打!”
“若是打不过呢?”
孙丽英冷笑道:“若是打擂台赛,个人的实力悬殊,有输有赢,但是两国交战却是另外一回事。兵者,诡道也,打仗的时候,就看谁家的将军鬼心眼多了,谁的兵法研究得透彻,谁就能打胜仗。老大人,难道您认为,我大庆王朝的各位将军在兵法上反而不如鞑子吗?”
那位老大人被她质问,也不动怒,只是一脸平静地说:“但是几十年来,我们确实一直都在鞑子手底下吃亏,他们只靠一招游击战,便吃定了我们。”
“鞑子的目的是在抢东西,自然是会用游击战,抢了就走,但鞑子的目的若是在我们的土地上,可就不会抢了就走了。”孙丽英虽然不懂军事,但是好歹也学过几年历史知识,于是娓娓而谈道。
“鞑子也不是傻子,知道我们若开始修建护国城墙,必定会倾全国之力来打咱们,以达到侵占咱们土地的目的,这样的话,他们绝对不会再玩游击战,肯定会大军长驱直入,侵占咱们的城池。到时候,咱们只要做好准备,放弃几座城池,待他们入城之后,再以重兵围之,切断他们的给养,便是饿也会把他们饿死。灭了他们的先头部队,再挥军北上,杀去鞑子的都城,逼鞑子王写下降书。虽然此战甚是凶险,但一旦成功,至少可以为我们争取来十年的时间,可以休养生息。十年时间,足够修建起一条护国城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