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经常收到同事间反馈,及多次参加企管培训学员交流,很多人抱怨看不懂,不知道书上在说什么?基本上是一种通病。
每一个字都念得出声,就是找不到说的是什么意思。
先前自己进行的培训,主要结合每天的实际工作事项,并通过列举案例加以说明,化繁为简。
非常接地气,增强了大家理解消化吸收。
达到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之目的。
他从来不存在担心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这一说。
本着不误人子弟的原则,从不糟蹋老板付出的每一分薪水。
除了赢得众人欢腾的掌声之外,还获得上下一致的尊重。
现时,成立的民营企业八成来自业务出身,手头掌握着现成的客户资源,熟门熟路。
不过,他们大多缺乏企业管理专业知识,必要的认知,甚至更无实际操作经验。
当时能够被外资企业老板看上委外接受高端培训的更是凤毛麟角。
就算一些外企也采用人治,而非法治,因为低端制造业,属劳动密集型。
认为简单的人海战术就成了,没有什技术含量,导致一般老板把工厂管理看简单了。
没有当作一项专业技术重视起来,只是认为别人能做的,自己也能做,可能还会更好。
工厂发展初始阶段,没有富二代,官二代这一说,清一色打工起家,因陋就简。
高端人才不愿进来,工资要求较高,老板也请不起,更不想多花冤枉钱。
还有些本着肥水不充外人田的想法,任人为亲,将就着用自己兄弟姐妹亲戚六眷,从而形成家族企业,都是将就惹的祸。
从其他工厂通过关系,搞来整套规章制度,死搬硬套,不切实际。大都停留在纸面上,加之道听途说,一知半解,纸上谈兵。
执行力不够,落不到实处。与现实脱钩,引发反弹抵触情绪,久而久之,也就不了了之。
另外,一般大专院校还没有开办企管对口专业,工商管理倒有一些,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两码事。
基于此,前者编定的教科书,在深受外资企业影响的沿海来说是牛头不对马嘴,属于人云亦云,最终不知所云。
时下,流行内地企业的情况是这样的,一个干,两个人看,旁边还有三个人在捣蛋。
其实,全球管理学说分为两大门派,欧美,目标明确,轻过和重结果,充分放权,让各级主官自己组建班底。
注重实际工作经验,基层管理大抵从普工择优选拔。
真正体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得以无拘无束完全凭本事自由发挥。
就像新闻媒体报道或电影演播的那样,筛选大佬出来之后,各部长官则由大佬个人指任,从而形成合力,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莫过于此。
东亚企业老板则为既注重过程,又注重结果。老板们习惯事必躬亲,面面俱到,时时不放心,处处要看得到摸得着。
各级管理人员喜欢搞空降,相信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并对此深信不疑。
还指派各级下属,因此,管理团队很难拧成一股绳,内耗不断,扯皮闹筋频发。
受DW统御之术影响很深,这也是老板们想要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