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如愿跟着出元进殿,余光未见人影,但见一云母折屏立在前方。
“微臣郑如愿拜见陛下,陛下万岁万万岁”。
薄野琊隔着屏风窥见一个伏拜的身影。
“平身。”
那个身影缓缓地起来,却仍低着头。
“郑如愿,这是个好名字,想必是寄托了父母许多期许。”
“陛下有所不知,臣本布衣,父母只知劳作,不识文字,这名字是一个好心的教书先生取的。”
“噢~,你善绘画,可不像是出生布衣之家的人。”薄野琊喝口茶。
“微臣从小在一乡绅家给小主人做书童,小主人心善,空闲时候会教我认字,绘画。还把不要的废纸赠与我,我便私下练习,不负主人所教。”
“看来你是个勤奋的人,可条件艰苦,勤奋终是不足,可见你有天赋在身。”
“陛下谬赞。”朕如愿嘴上谦虚着,面上却闪过笑意。
“后来呢?为何没有一直做书童?”薄野琊对他的故事饶有兴趣。
“回陛下,小主人不幸离世了。微臣只好回家,与阡陌相伴。后来父母相继离世,臣无后顾之忧,孝期既满,便决定独自出来闯荡。”
“原来如此。”
“听你的声音很年轻,哪一年生人?”
“回陛下,永安三年生人,微臣今年二十又八。”
“几岁离开家乡?”
“十七岁。”
“十一载春秋,想必在外所见颇多吧?”
“微臣走南闯北,有所见识。”他心底油然而生一股傲意,又忽然想到什么。
“但这见识和陛下您的比起来,便微乎其微了。”
薄野琊听他这话,蓦然笑出声。
“不必刻意恭维,人各有长,你知朕不知的,你懂朕不懂的,何其正常。”
“是,陛下圣明。”
“来人,赐座。”
“谢陛下。”郑如愿拱手作揖。
“朕的皇姐很赞赏你的画技,说你的画意境颇妙,人物栩栩如生。”
“能得公主赞赏,是微臣三生有幸。”
“但兼具人物与意境,朕不信画院没有其他画师可以做到。听闻你作画能将人置于幻想之境,这才是朕今日召见你的原因。”
郑如愿听到这句“将人置于幻想之境”,一时有些慌神。本来是和同僚玩笑吹嘘之言,怎么传到陛下耳中了!
“陛下,这言过其实了。微臣不过是在民间四处漂泊,所见比宫中其他画师略微多一点。在做画时,将人物融于一些贵人们没见过的新鲜场景里,再凭着微臣自己的想象扩充一点罢了。”
“不必谦虚,你能做到方才所言,便足够了。”
郑如愿心中一滞,怪自己说错了话,又收不回来,着急忙慌地想措词。
出元见薄野琊颇有闲情和郑如愿长聊,命人端来了瓜果点心。
薄野琊给他个眼神,示意给郑如愿备茶。
“陛下,其实微臣……”郑如愿倏地起身。
“诶~,郑画师何必谦逊至此”。出元赶紧打断他,并奉上一杯茶。
“你若无真才实学,陛下怎会召见你?若能用你所长搏陛下一笑,便是天大的造化了。”
出元一边说,一边对他使眼色。
郑如愿也识相,又跪下来,接着方才的话道:“陛下,微臣愿倾尽所能,但凭您吩咐,不管是画什么,不管有多难,微臣呕心沥血也要完成。”
“那便好。”
薄野琊的语气冷下来,郑如愿倒吸一口凉气。
“陛下,绘画所需用具都从画院拿来了,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