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历史必须变道,不能重复!(求订阅)
朱标一直坚定的认为三宝太监郑和灭锡兰国的行为,在史书记载上采取了春秋笔法。
郑和船队何其庞大,又是精兵悍将,又是船舰利炮。
锡兰国王好歹是一国之主,难道连这点眼色都没有?
哪有绵羊自寻死路主动去挑衅老虎的!
朱标认为是郑和为了在西洋立威,让诸国臣服,编了这么一个破绽百出的理由,主动出击,以2000明军灭了锡兰王国,生擒了对方的国王及其家属。
战后,郑和也没理会锡兰国王的苦苦哀求,直接将其押回了大明。
至于永乐帝朱棣,为表示大明的仁德,没有惩罚锡兰国王,但也没有放其归国,将其留在了大明境内,其实这跟软禁有什么区别。
至于锡兰国那边,朱棣则是让郑和选了一个对大明友好的国王。
这叫什么事?
废了锡兰国之前国王,又亲自指定了新任的国王人选,这放在后世妥妥的霸权主意行径。
要记住一点,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朱标当年让靖海侯吞并琉球也采取了类似的手段。
“东莞伯……这样不太好吧。”常玉燕捂着嘴巴惊呼道,“借着下西洋的贸易活动,顺势占了人家的地方,别人会怎么说?”
“嘿嘿,无妨。”方进摇摇头,“这话语权在大明手里,过不了几年就是另一种说辞了。”
常玉燕愣了楞,似乎打开了一片新的天地:“殿下,这样似乎和老师教的有些不同……”
朱标却是不以为然地淡然道:“等你当了太子妃后,要学的还有很多。”
他扭过头,又问方进:“计划倒是不错,只是远隔重洋在万里之外的锡兰岛,两卫人马能否这么顺利灭了此国?”
朱标是明知故问的,该演还是得演。
“殿下放心,西洋的那些国家比起北元可是弱了太多,两卫人马肯定是足够了。”其实方进也没什么把握,只能根据原时空的三宝太监来判断。
除非……史书记载有假!
“方进,有一个问题……”朱标顿了顿,随即有些疑惑地问道,“海外之地,咱们大明还需要建立宣慰司吗?”
原时空永乐帝朱棣在苏门答腊岛建了旧港宣慰司,算是中原历代王朝第一次在远离本土的地方设立管理机构,但存在时间非常短暂,不过区区三十余年。
旧港宣慰司的职责主要是用来配合大明下西洋之用,最后也随着下西洋贸易的停止而消失。
“臣觉得暂时不需要了。”方进想了想后,很坦然地说道。
“为何?琉球的模式不是不错?”
方进继续道:“殿下,琉球太小,又四面环海,比较特殊。其实所谓的宣慰司就是羁縻政策的一种,适合天高皇帝远的地方,但其本身又受到诸多限制。”
“不如诸侯国模式?”朱标皱着眉头继续问。
“远远不如!”方进很是肯定地说道,“这不是臣说的,而是从悠悠的历史长河里得出的结论。”
朱标沉默了,也无法反驳。
无论是历史上的明朝或者是汉唐,羁縻政策的结果都不太美好,也根本无法将此地汉化。
诸侯国或者藩王分封的模式,是以华夏文明去置换当地文明,这是好处。
同样当坏处是显而易见的。
”随着诸侯国的发展和人口繁衍,国家实力不断壮大,或许某一天,这些公爵或者侯爵会称王,甚至那些藩王有朝一日也会称帝。”朱标便是有意的将这个问题抛了出来。
当然,这只是理论可能。
方进也是这么想的,但他不会如此说,便道:“殿下,大明绝非西周。大明所坐拥的疆域和人口,即使众诸侯国加起来也有所不及,何况他们还零散地分布在各个岛屿上。”
“大明将内在的隐患转移出去了,同样也向海外世界输送了华夏文明,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