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东西携带起来,可比银子方便多了。
“陛下,明人的诚意的确很足。看来我们安南国的强大,已经赢得了明人的尊敬!”底下有大臣得意地说道。
也有武将开口道:“陛下,我们是时候灭了占城,完成两百年以来列祖列宗未成完成的荣耀!”
这些人如今已经毫无顾忌地称呼陈曔为“陛下”。
攻下占城,是自陈朝开国以来永恒不变的目标,如今这一切似乎变得唾手可及。
尤其是最近这段日子,占城国面对着曾经高高在上的安南国,已经不再那么卑微了。
“唯一的遗憾是……”有一个文臣有些不甘地说道,“大明和安南既然是兄弟之邦,以后就无法通过朝贡占便宜了。”
这时候,又有一人开口笑道:“无妨,汉人不是蒙古人,他们爱面子。即使是兄弟之邦,我们想点办法,应该还能占得便宜。”
由于安南国受到华夏文明的影响很大,这也让这些安南人对中原王朝的习性了如指掌。
在他们看来,汉人很复杂。
汉人喜欢打仗,喜欢扩张领土,只要有机会就不会轻易放过,但同样他们好大喜功,也极爱面子,在面对比自己弱小的藩属国时,只要对方愿意臣服,他们也愿意薄来厚往,大方一把。
“诸位,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我们必须趁着和大明修好的机会,一鼓作气拿下占城!”
陈曔站起身子,深吸一口气:“朕下令,举国上下都开始准备同占城国的战争!”
“对了,还有一事!”他想了想说道,“大明国师在信封里还提到了一件事。”
陈曔的面容变得凝重起来,因为他知道此事不简单。
“陛下,什么事?”
“大明国师在信封里说了,如今明国和倭国之间势同水火。明国那边已经正式宣布对倭国进行禁运。”
“那跟我什么关系!”
“就是就是!”
底下的一群大臣纷纷叫嚷着。
不少人还心中窃喜,明国对倭国进行禁运,这不就便宜了我们吗?
倭国的土地和人口都远远大于安南国,这么大的市场不就被我们给占领了。
甚至……嘿嘿!
这些人觉得自己完全可以当起二道贩子,把从大明收购来的货物再卖给倭人,这财富不就滚滚儿来嘛!
发财啦,发财啦!
安南国的满朝文武心中欢呼雀跃着。
“大明那边的意思是,所有和大明交好的国家,必须跟进大明的政策,对于倭国同样采取禁运。”陈曔看着底下那些人,缓缓而道。
他将这帮人的表情尽收眼底,心里却是嫌弃不已。
站在一国之君的角度,陈曔在考虑问题时会比较周到,不仅仅只会想到经济利益。
但这些满朝文武,满脑子除了钱钱就没有别的东西了。
这帮人啊,比起陈朝刚开国时的文臣武将,那是差太远了。
“陛下,这怎么行?”
“明人实在是太霸道了!”
“对啊对啊,明人对我国禁运,凭什么让我们不做生意!”
“大明的皇帝凭什么管我们!”
“是啊,我们的皇帝是陛下您能,您一定不会同意这个无理的要求吧!”
朕为什么不能同意?这个要求很过分吗?
对倭国禁运,对朕而言是有一些损失,但安南如今对明国是有所求的。
退一步讲,整个安南的天下都是我们陈家的,马上占城也是我们陈家的,倭国禁运的损失对朕的损失,不过是蝇头小利而已。
陈曔冷漠地看着底下那群跳脚的家伙,心中不以为然地想着。
“明人那边说得很明白,他们的水师会游弋在倭国西边的海洋上,若是有任何一艘船只敢前往倭国进行贸易,就会直接没收,同时扣下船上的所有人员!”陈曔继续说着。
“凭什么?明人太霸道了!”
“抗议,强烈抗议!”
这群人因为自身利益受损,激动地跳起来。
“难道尔等希望安南的水师和明人开战不成?”陈曔一拍龙椅,“在陆地上,我们安南人只要守住险要的地势,无论是蒙古人还是明人我们都不怕。但在海上,我们绝不可能是明人的对手。”
“每一年,明人都会有船只来我们安南的港口贸易。对方那福船高耸如山,还有一门门巨炮,你觉得我们安南的水师能是对方的对手吗?”
众人顿时沉默无言。
“你们个个都是家财万贯,要不一起筹点钱建几个厉害点的战船,到时候明人的水师拦住伱们了,可以开炮对抗啊。朕这边没有意见,可你们敢不敢!”陈曔继续冷嘲热讽着。
下面那帮人无言以对。
自己那点钱哪造得起战船啊,哪怕真东凑西拼造了一艘,万一被大明水师轰沉了,大把银子不正打了水漂吗?
这种事情,只要安南国君不出面,他们下面那帮人即使有再大的胆子也不会冒然再往倭国放向贸易了。
“还有,大明皇太子在信件里也说了,倭寇无耻,掠夺成性,对大明和安国两国的沿海都是巨大隐患。”
“大明和安南国之间,既然是兄弟之邦,就应该兄弟合力,其利断金!”
作为一国之君,陈曔说一些无耻的话,是章口就来,这是为君者的天赋。
看着底下那群不甘的臣子,陈曔心里闪过莫名畅快之色,又继续说道:“大明那边又规定了,若是安南这边有人往倭国走私,一旦被抓住,不止是货物没收,其背后所在家族,也会禁止购买大明的货物。”
众人闻言后哑然。
你说大明不允许你们去倭国贸易,固然是霸道了一点。
但人家大明不将自己货物卖给你们,总是他们说了算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