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子无法分辨,谁是主力,谁是佯攻,又或者都是主力。
各个连也冲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已击垮鬼子斗争为重要作战目标。
明明这边也扛不住,看鬼子预备队上来了,就硬冲,那边鬼子主力干下去,寿司都没吃几口呢,就得回去填线。
回来一看,好家伙。
预备队已经跨了,八路拿鬼子尸体堆了堑壕,直接在上面架起机枪。
中尉中队长拿起望远镜一看,那边指战员浑身是血,站在阵地上指挥战斗,手里还拿着一只“火腿”,直接啃了起来。
看到鬼子的望远镜在看自己,还得意的炫耀了自己的战果,“黄布里的棍形火腿”。
这是“心理战”!,鬼子倒是马上就反应了过来。
可是这53师团就是个杂牌啊,又不是甲种师团,别说军官鼓舞士气了。
中队长自己的腿都在那抖着呢。
中队长:“那边八路在说什么,一群人搁那嚎啥呢?”
翻译:“他们说干粮吃完了,我们就是他们的干粮,天天吃白面,早就想开开荤了,说是口感像生鱼片...”
中队长:“...还有呢...”
翻译:“他们说东京人细皮嫩肉,更好吃...”
中队长:这整个中队就我一个东京人啊。
这里还好,也就是吓吓鬼子。
隔壁阵地,更是离谱,八路根本不管自己炮兵的预设火力计划,炮没停就已经开冲了,现在还在拼刺刀。
或许,不需要6个小时。
四个小时后,53师团的防线备突破大半。八路那边马上组织了两个“半支队”,不管正面战线。
直接从缺口进入,满平原找正在休息的第十师团。
而第十师团被其中一个发现的时候,连伤员的绷带都没有完全绑好,面对刚刚就杀疯了的一纵。
显然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有了缺口,强度也降了下来。一纵还有机会轮流组织步兵休整。
剩下的部队13个小时后,彻底击溃53师团。
现在,鬼子的阵型,被一纵彻底搅乱,70个小时内,先后击溃三个师团,而这个数字还在继续扩大。
至于战术为什么那么成功。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处处多打少;只是有人负重前行,被揍的找不着北罢了。
沈泉终于送了一口气,终于有我的篇幅了,在大反攻最开始的72个小时里,沈泉三纵是被冈村宁次点名的软柿子。
最多的时候,正面有18万敌人。平均也在15万左右。
两个甲种师团,3个杂牌师团,还有各种支队、独立炮兵一起合击沈泉。
数次有被击溃的风险。
要不是跑的快,一个指挥所就有半小时,联系完各支队就马上转移,沈泉自己都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