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侯问出这话的时候,宋观南就明白自己的计划成功了。
她眉眼带笑:“既然淮安侯同意了,那这件事情就好说,我这就差人请工部尚书过来。”
淮安侯听见宋观南的话,愣愣地盯着宋观南。
他没有想到宋观南竟然这样快地就要下结论了。
宋观南看着淮安侯有些呆滞的模样,好奇地瞥了他一眼:“淮安侯有什么要问的吗?”
淮安侯抿了抿嘴:“这书院到底是什么?”
宋观南微微一笑:“淮安侯应该知道,国子监多了律法一科,桃庐书院里面也多了农学一科,可说到底,无论是国子监还是桃庐书院,都是为了科举而办的。”
说到这里,宋观南看向了熙熙攘攘的书生们:“侯爷看这些书生,如果科举的话,他们可能不会取得功名,可这书也不能白读,总归还是要有用处的。”
“所以,帝师之前种土豆的诏令,是打算让这些书生来办?”
宋观南点了点头:“我在书院里面教书也有一段时日了,这些学子大多家里面都不如侯府万分之一,可他们读了这样多年的书,如果科举没有中举的话,这家里面很有可能就一直清苦。
更何况,他们大多都是农户出身,读书或许不行,可对于这土地的理解,却比你我都深。”
“您打算开科?”
淮安侯难以置信地看向宋观南,似乎是没有想到宋观南打的是这样的主意。
自古以来开科取士都是为朝堂选拔人才,可现在宋观南竟然是要开农科,这无疑是开了先河。
但也是一瞬间,淮安侯反应过来了什么,他试探的看向宋观南,不偏不倚的对上了宋观南似笑非笑的眉眼。
“看来淮安侯已经知道我想要做什么了。”
宋观南笑眯眯的对淮安侯说道。
淮安侯脸色发白:“帝师下了好大的一盘棋。”
他自然是能反应过来,宋观南这是要发展农学,也让更多的平民能够参与到官府里面,无疑是让朝中的布衣更多,到最后,受到冲击的,只会是权贵世家。
宋观南看着淮安侯吃惊的表情,只是轻笑一声:“这算什么?我只是想要更多人的努力能够得到一些回报,仅此而已。”
她说的很是平静,眉眼间也没有一点的装模做样。
淮安侯就这样定定的看着宋观南,仿佛是第一次认识她一样:“难怪,曾经只是小女夫子的您,现在会是大昭的帝师。”
宋观南扯了扯嘴角,并不在意淮安侯这样场面式的恭维。
工部尚书来的很快,几乎是得到了宋观南小汐就立刻赶来了一样。
他匆匆忙忙的冲着宋观南行礼,随后视线落在了距离宋观南不远的淮安侯身上。
工部尚书倒是没有想到,宋观南找到的这个人,竟然会是淮安侯。
见工部尚书来了,宋观南立刻带着他们二人来到了院子的后面,坐在了院子中间的石桌旁:“既然二位都知道是怎么回事了,那就直说吧。”
说着,宋观南直接往窗子里面伸出手,拿出了一张纸。
上面写满了自己,只需要看一眼就能够意识到这张纸绝对是有着不一样的意义。
宋观南把这张纸铺在三人面前的桌子上,让他们二人看。
“这就是我说的书院。”
工部尚书早就听说了宋观南有这个打算,所以脸上的神情倒还算得上是正常,可淮安侯却是被宋观南临时绑倒贼船上面来的,好奇的凑上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