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商会的名声在亳州城内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说句名声震天也不为过。
如果进了滁州,按照亳州的方法变本加厉,就会造成百姓只知商会,不知朱元璋的局面。
“没得谈?”
刘基挑眉问他。
李善长很想说没得谈,可惜做主的是朱元璋,朱元璋没拒绝到底:“咱们好好谈谈?”
李善长欲言又止,发现刘基冲他露出个意味深长的笑,顿时心里堵得慌。
玛德,是个千年狐狸!
李善长的反对无关紧要,至少目前来说,无关紧要。
一个一穷二白的朱元璋,能拒绝来自未来媳妇的赞助吗?
不能,因为他没有资格拒绝。
不过刘基既然表示可以谈,那么朱元璋自然是要谈的。
怎么谈,谈成什么结果,都需要拉扯。
朱元璋泡上热茶,三人在书房内谈到月上西梢,天色已晚。
“滁州的市价制定权我们要一半,定价前会经过你的同意。”刘基说得嗓子疼,喝一口热茶润润嗓子,等待朱元璋的回答。
面前英气勃发的青年身上已然有了不凡的气度,富贵权力养人,君子如玉,权势磨砺玉石。
谈笑间睥睨纵横,颇有不怒自威的威严。
有些感叹,刘伯温放下茶盏。
李善长关于朱元璋的利益,属于寸土必争的情况。
这人满肚子数术算计,打交道起来让人头疼。
“滁州的定价我们拥有拒绝权力。”李善长明显不想让刘基那边占据主动优势。
“市价增长需要我们这边同意。”刘基直接反将一军。
两人唇枪舌战,你来我往,最后经过朱元璋拍板:先拿下滁州后,市价一人一半,谁要调整都必须拿出完整的计划表。
作为进入滁州商市的代价,郑家商会必须优先向朱元璋提供资源粮草,包括他们手中的黑火药和改良的火枪药品,一旦朱元璋有足够的钱,他们可以优先购买。
这个条件来之前,英英已经交代过刘基,并且和朱元璋通过信了。
所以刘基也答应了。
解决完这些事情,朱元璋心情大好,看了看天色已晚,就决定请二位先生下馆子。
到了馆子里,点了份铁锅炖大鹅,酸菜豆腐垫底,再来上半斤烧酒,就着五六个大馒头,甭提有多香了。
“这鹅不错吧?”
夹一筷子鹅肉,放进刘基碗里,刘基惊讶的看着李善长冲他微微一笑:“喜欢就多吃点。”
刘基弄不明白他葫芦里卖什么药,秉持着礼尚往来的原则,夹起一只鹅腿,还了回去,同时嘱咐:“鹅肉虽好,当一同品尝方知其美。”
见两位先生和睦相处,朱元璋颇为欣慰。
吃完饭,回到住所,一夜无话。
次日清晨,刘基出门闲逛,正巧门口遇到李善长,两人结伴而行,一齐出城到大寒枫寺上香。
出门前去的时候,刘基提议走东门。
马车便从东门驶出,马车上白衣文士撩起车帘,指着斑驳破旧的城门对身边的青衣先生感叹:“亳州久经动荡,这东门城门破旧,有失郭帅颜面啊。”
李善长眸光微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