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肺气肿
肺气肿:肺脏含气体过多而导致体积膨大,称肺气肿。
特征:肺含气量过多,肺膨胀,容积增大。
按肺气肿发生的部位可分为:
①肺泡性肺气肿→肺泡内空气增多
②间质性肺气肿→空气进入间质并积聚在间质中
1.肺泡性肺气肿
1.1 原因:
(1)阻塞性肺气肿:在慢性支气管炎时,细支气管增厚、狭窄。呼气时因支气管腔狭窄,气体呼出受阻,呼吸性细支气管和肺泡内储气过多,形成肺气肿。
(2)代偿性肺气肿:当肺脏某一部位发生肺炎而实变时,病灶周围组织代偿实变部的呼吸机能,表现过度充气,形成局灶性代偿性肺气肿。
1.2 病理变化
(1)眼观:肺脏体积显着膨大,充满整个胸腔。被膜紧张,边缘钝圆,颜色苍白,重量减轻。指压留痕,切开时可听到破裂声。切面干燥,无血,呈海绵状或蜂窝状。
(2)镜检:肺泡极度扩张,肺泡间隔极薄、断裂或消失,破裂的肺泡互相融合形成较大的囊泡。肺泡壁毛细血管因空气压迫而贫血。
2.间质性肺气肿
由于肺泡、细支气管破裂,空气进入肺间质所致。
第四节 肺萎缩
1.概念:肺萎缩是指肺泡内含空气量减少,以致肺泡呈塌陷状态的病理变化。
2.原因与类型
按萎陷发生的原因,可分为:
①压迫性肺萎陷
②阻塞性肺萎陷
第四节 肺萎缩
1.概念:肺萎缩是指肺泡内含空气量减少,以致肺泡呈塌陷状态的病理变化。
2.原因与类型
按萎陷发生的原因,可分为:
①压迫性肺萎陷
②阻塞性肺萎陷
压迫性肺萎陷:由于压力所致。
阻塞性肺萎陷:指支气管管腔受阻塞,空气进入肺泡受阻。
肺泡内原有的空气逐渐被吸收引起肺萎陷。
2.1 压迫性肺萎陷:
①肺内压力:肺内肿瘤、寄生虫、炎性渗出物等。
②肺外压力:胸水、腹腔压力(腹水、胃膨胀等压迫)。
3.病理变化
(1)眼观:萎陷部位体积缩小,表面下陷,质地实,呈肉样,缺乏弹性,切面致密均匀。萎陷组织块放入水中下沉。
→压迫性肺萎陷,萎陷区域苍白色
→阻塞性肺萎陷,因淤血呈暗红色
(2)镜检:肺泡壁平行排列,彼此互相接触,肺泡腔狭窄或消失。细支气管腔也呈扁平状。
4.结局
①若萎陷时间不长,病因消除可恢复正常。
②若时间较长,间质结缔组织增生,肺泡壁细胞变性,最后纤维化。
第十章 消化系统病理
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
消化系统具有消化、吸收、排泄功能,及屏障机能、局部免疫作用。
第一节 肠炎
1.分类
1.1 按疾病进程可分为:
①急性肠炎
②慢性肠炎
1.2 按炎症性质可分为:
①卡他性肠炎
②出血性肠炎
③纤维素性肠炎
2.原因
多种原因,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1)生物学因素:
①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等。
②细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痢疾杆菌等。
③寄生虫:组织滴虫引起鸡盲肠肝炎、鸡球虫病等。
(2) 中毒性因素 :饲料腐败、化学毒物、有毒植物。
(3)饲养管理不良:突然改变饲料等。
3.急性卡他性肠炎
→为最常见的多发性肠炎
(1)眼观:肠管扩张,肠壁变薄,肠腔内充满气体
(2)镜检:
①肠粘膜上皮和腺上皮变性、坏死、脱落。
②杯状细胞大量增生,黏膜表面有大量粘液。
③粘膜、粘膜下层小血管扩张、充血及炎性细胞浸润。
4.出血性肠炎
①肠腔内的渗出物中有血液
②见于传染病、寄生虫病、中毒等
③鸡球虫病:引起出血性肠炎
④猪瘟、犬细小病毒病
⑤仔猪红痢→魏氏梭菌引起
⑥仔猪血痢疾 / 出血性痢疾,由猪痢蛇形螺旋体引起。
(1)眼观:
①肠腔内容物混有血液
②肠粘膜肿胀,暗红色或黑红色
③肠粘膜上有出血点或出血斑
④粘膜下层水肿,呈胶冻状
(2)镜检:
①肠粘膜上皮变性、坏死、脱落
②粘膜和粘膜下层水肿、炎性细胞浸润,血管充血、出血。
4.纤维素肠炎
①炎性渗出物中含有大量纤维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