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巴氏杆菌科及黄杆菌科
目的要求:要求掌握巴氏杆菌科及相关属中致病性巴氏杆菌,放线杆菌,嗜血杆菌,里氏杆菌形态及染色特性,致病性,微生物学诊断方法及预防治疗方法。
第一节 巴氏杆菌属
本属细菌已报道有 20 多种,其中多杀性巴氏杆菌是本属中最重要的畜禽致病菌。
多杀性巴氏杆菌
①本菌是引起多种畜禽巴氏杆菌病的病原体,也可感染人。主要使动物发生出血性败血症或传染性肺炎。
②有三个亚种:
(1)多杀亚种
(2)败血亚种
(3)杀禽亚种
③过去实际工作中曾按感染动物名称命名,如猪巴氏杆菌,现统称为多杀性巴氏杆菌。
补:数字化管理→数据异常→立即采取措施
保温不当→细菌感染→病毒感染
④本菌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正常存在于多种健康动物口腔和咽部黏膜,当动物处于应激状态,机体抵抗力低下时,细菌侵入体内,大量繁殖并致病。
⑤在同种或不同动物间可相互传染,蜱和蚤被认为是自然传播的媒介昆虫。
1.生物学性状
形态及染色
培养及生化特性
血清型
抵抗力
1.1 形态及染色:
①两端钝圆,中央微凸的短杆状菌,大小为0.25-0.4um×0.5-2.5um,单个存在,有时成双排列。
②病料涂片用瑞氏染色或美蓝染色时可见典型的两极着色,革兰阴性菌。
③无鞭毛,不形成芽孢。新分离的强毒菌株有荚膜。
1.2 培养及生化特性:
①呼吸类型:需氧或兼性厌氧菌
②营养条件:对营养要求较高
(1)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贫瘠
(2)麦康凯培养基上不生长
(3)加有血液、血清或微量血红素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③最适温度:为 37℃
④ 最适 PH:7.2-7.4
1.3 生长形态:
①在血清琼脂平板上培养 24h,可长成淡灰白色、闪光的露珠状小菌落。
②在血琼脂平板上,长成水滴样小菌落,无溶血现象 (对比放线杆菌)
→血清琼脂与血琼脂不一样
③在血清肉汤中培养,开始轻度浑浊,4-6d 后液体变清朗,管底出现黏稠沉淀,震摇后不分散。表面形成菌环。
1.4 生化特性:
①培养 48h 可分解葡萄糖、果糖、蔗糖、甘露糖和半乳糖产酸不产气。大多数菌株可发酵甘露醇、山梨醇和木糖。
②一般对乳糖、鼠李糖、水杨苷、肌醇、菊糖、侧金盏花醇不发酵。
③可形成靛基质。触酶和氧化酶试验均为阳性,产生硫化氢和氨。
④甲基红试验和 VP 试验均为阴性,石蕊牛乳无变化,不液化明胶。
1.5 血清型 :
①菌体(O 抗原):以菌体抗原作凝集反应,将本菌分为 16 个血清型,以阿拉伯数字表述。
②荚膜(K 抗原):以特异性荚膜抗原吸附于红细胞上作被动血凝,可分6 个血清型,用大写字母表示:A、B、C、D、E、F。
③菌血清型表示方法
O 抗原:K 抗原→如 5:A
④我国常见畜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血清型。
(1)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以 5:A 为多,其次为 8:A。
(2)猪源的以 5:A 和 6:B 为主,其次 8:A 与 2: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