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血琼脂平板 双环溶血(内环β,外环α溶血)
(3)牛奶培养基“爆裂发酵”→被此菌感染,肚子鼓胀,像气球样
·牛奶培养基“爆裂发酵”
①本菌最为突出的生化特性,也有例外的菌株
②什么是“爆裂发酵”?
产气荚膜梭菌于接种牛乳培养基中培养 8~10h 后,发酵牛乳中的乳糖,使牛乳酸凝,同时产生大量气体使凝块破裂成 多孔海绵状,严重时被冲成数段,甚至冲出管外。
毒素与菌型
①以菌体抗原进行血清型分类意义不大,且菌体抗原与以毒素分型之间没有明显关系。
②依据主要致死性毒素与其抗毒素的中和试验可将此菌分为 A、B、C、D 和 E 5 个型,A 型和 C、D 型的某些菌株可产生肠毒素。
③ 毒素以小写希腊字母表示,有 15 种,均为蛋白质,其中α、β、ε和 l 是主要致死毒素。
2.致病性
2.1 致病物质(会出现广泛出血,死的很快)
①α毒素:以 A 型菌产量最大,引起血管通透性升高,伴大量溶血,组织坏死,肝心功能受损,在气性坏疽的形成起主要作用。
②β、ε和 l 引起组织损伤坏死和血管通透性升高
③肠毒素
2.2 所致疾病
①气性坏疽:主要由 A 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致病条件与破
伤风相同。潜伏期短,发展迅速,病情险恶,
死亡率高,以组织坏死,气肿和全身中毒为特征
Ⅰ组织坏死,血管内皮损伤,通透性
上升,导致出血、水肿、局部坏死
Ⅱ分解糖类产气,压迫软组
织、血管,加重组织坏死
Ⅲ分解组织,病情迅速扩散,引起全身中毒症状
②食物中毒:食入大量细菌污染的食物(多为肉类)
③肠毒血症(软肾病)
2.3 各型产气荚膜梭菌所致病(需掌握仔猪白、黄、红、黑痢病原,螺旋体那章归纳)
①A 型菌:
主要是引起人气性坏疽和食物中毒的病原,也引起动物的气性坏疽,还可引起牛、羔羊、仔猪、家兔等的肠毒血症
②B 型菌:
主要引起羔羊痢疾,还可引起犊牛、羊的肠毒血症或坏死性肠炎
③C 型菌:
主要引起绵羊猝狙的病原,也能引起犊牛、羔羊、绵羊、仔猪的肠毒血症和坏死性肠炎以及人的坏死性肠炎
④D 型菌:
引起羊、牛以及灰鼠的肠毒血症
⑤E 型菌:
可致犊牛、羔羊肠毒血症,但很少发生
3.微生物学诊断
①本菌 A 型所致气性坏疽及人食物中毒微生物学诊断,主要依靠细菌分离鉴定。
②其余各型所致的各种疾病,均系细菌在肠道内产生毒素所致,细菌本身不一定侵入机体;同时正常入畜肠道中常有此菌存在,在非本菌致死的动物也很容易于死后被此菌浸染。因此,从病料中检出该菌,并不能说明它就是病原。
所以细菌学检查只有当分离到毒力强大的此菌时,才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鉴定本菌的要点为:
①革兰阳性粗杆菌、不运动
②厌氧生长、菌落整齐、生长快
③有双层溶血环
④引起牛奶爆裂发酵
⑤胸肌注射鸽越夜死亡,胸肌涂片可见有荚膜的菌体
肠内容物毒素检查
其方法为取回肠内容物,加适量灭菌生理盐水稀释,经离心沉淀后取上清液分成两份,一份不加热,一份加热,分别静脉注射家兔或小鼠。如有毒素存在,不加热组动物常于数分钟至数十小时内死亡,而加热组动物不死亡。
为确定致死动物毒素类别及其细胞型别,须进一步做毒素中和保护试验。
其方法为将前述上清液分为 6 份,分别加入适量此菌各型抗毒素及生理盐水(对照)混合均匀后再 37℃下作用 40min,然后各静脉注射小鼠或家兔一组,观察 24h记录各组动物死亡及存活情况,并按表 14-6 判定菌型。
4.免疫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