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书轩hbcjlp.com

繁体版 简体版
聚书轩 > 耽美小说 > 江南之南 > 第65章 《第四辑 人物春秋》:千年过客留江城

第65章 《第四辑 人物春秋》:千年过客留江城(1 / 2)

 推荐阅读: 佛爷别笑了,夫人把您祖坟给挖了 重返1999:风起电脑城 穿越三国:美男别追我 徒儿,下山祸害你未婚妻去吧 都市最狂医仙 来路红尘仆仆,鬼仙不渡众生苦 在名侦探世界的日常 剧透:说好的强秦,你二世而亡? 李明探险实录 开局自曝穿越者,文化入侵异世界
最新网址:hbcjlp.com

第65章 《第四辑 人物春秋》:千年过客留江城

一方水土八方人。

赣州向为通南北、连东西的通衢要塞,来来往往,八方人士钟情于此方家园厚土,踔厉奋发,踵事增华,成就了江南明珠……

“过客文化”,这个词很能概括赣州文化的特点,这就是坊间不少人所说的:赣州群星璀璨,有不少名人,但大多是南来北往的过客,赣州本土名人寥若晨星。莫非真是外来的和尚会念经?

从一座塔说起

章江、贡水在赣州城北的龟角尾合流成赣江,大约流至5公里处,也就是赣江十八滩的入口,有一座古塔叫玉虹塔,也就是俗称的“白塔”。塔这种特殊建筑,大致分两类:一是佛塔;一是风水塔,也称文峰塔。从地理位置和功能定位看,玉虹塔是一座地地道道的水口塔,一座典型的风水景观塔,为明代万历年间(1573—1620)赣州都御使谢杰所建。

为什么在这个地方建这么一座塔?有一种说法是,赣州本土出的人才太少,远不如下游的吉安、临川等地多。其实,从兴盛于赣南的风水学角度来看,赣州的风水是不错的。章江和贡江连缀成一幅天然的八卦图,原来的古衙门和现在的市政中心(一说为蔚蓝半岛和江山里住宅小区)为阴阳鱼眼。早在唐代,卢光稠扩城时,就特别重视利用赣州的风水,专门聘请当时因避战乱流落赣南的国师杨筠松为赣州城做规划布局,以北端衙门为起点,由其前面的阳街向南延伸,成为一直以来赣州城市发展主轴。这么好的风水,为什么“地灵”少“人杰”?民间风水人士认为,原因就在于:赣江自赣州滔滔北上,好风水没有留住,都积存在了下游的吉安。乍看来,吉安的确是名家辈出。比如历史上四位泰山北斗级的人物:北宋文坛领袖,着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历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1007—1072),是吉安永丰人;南宋杰出爱国诗人,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的杨万里(1127-1206),是吉安吉水人;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文天祥(1236—1283),是吉安青原人;明代着名大才子、世界最早最大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首席主编解缙(1369—1415),是吉安吉水人。这四位大家,可以说是中国文化史上的泰山北斗,都是赣州下游人,且都活跃在明万历年间之前,也就是玉虹塔建造之前。江西省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夏汉宁先生统计,宋代江西文人,吉安有进士1025人、文学家49人,同期赣州仅有进士223人、文学家6人。玉虹塔建造的初衷,或许有锁住风水、阻止外流的因素在内。早些年征集赣州新八景的命名,我曾有“玉虹锁江”一说,其时韩振飞先生便认为很能概括玉虹塔的功能。

风水塔往往都很有讲究,在出城不远处的赣江上游建造玉虹塔,确实暗含玄机。并且,据说白塔的位置正好在赣州城市主轴线上,也就是在赣州城天然八卦图的阴阳鱼眼连线上。这么说来,早在400多年前,赣州人就认识到本土人才匮乏。与此相对照的是,诸多南来北往的过客,在赣南留下了辉煌与荣光。

有多少过客擦亮赣州?

郁孤台下矗立着一座四贤坊,与因苏东坡而名扬天下的八境台、因辛弃疾而蜚声中外的郁孤台一样,四贤坊所纪念的四位在赣州历史上浓墨重彩的名人,同样都不是赣州本土人。以“苏辛”并称的两位豪放派词人,苏东坡(1037—1101),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四川眉山人;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人称“词中之龙”,与婉约词派代表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并称“济南二安”,山东济南人。四贤坊中的四贤:赵拚(1008—1084),北宋名臣,时称“铁面御史”,浙江衢州人;刘彝(1017—1086),北宋着名水利专家,福建长乐人;周敦颐(1017—1073),号濂溪先生,儒家理学思想鼻祖,湖南道县人;文天祥,吉安青原人。此外还有:马祖(709? —788?),唐朝禅师,禅宗最主要宗派洪州宗的祖师,四川什邡人;杨救贫(834—900),唐代国师,风水地理堪舆祖师,广东信宜人;王阳明(1472—1529),明代着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心学之集大成者,浙江余姚人。

这些在赣州鼎鼎大名的先贤,来自五湖四海。他们都不是赣州人,但在赣州留下了丰厚的遗产。按前面的顺序逐一说来:苏东坡59岁时被贬发往广东惠州时驻足赣州,并先后两度题诗赣州“八境”,赣州由此成为城市八景文化的滥觞;辛弃疾于1175年,即35岁时在赣州就任江西提点刑狱,留下了“郁孤台下清江水”的千古绝唱;赵拚于北宋嘉佑年间任虔州知府,凿通赣江险滩,凸显了赣江的黄金水道地位,对繁荣赣州功不可没;刘彝于北宋熙宁年间任虔州知军,亲自督建的福寿沟这一闻名中外的地下排水系统,至今仍在造福赣州人民;周敦颐曾任虔州通判,《爱莲说》据说即在赣州写成;文天祥于南宋德佑年间在赣州组织义军前往临安勤王,抗击元兵;马祖在赣州弘道28个春秋,“马祖创丛林,百丈立清规”,成为完成印度佛教中国化的标志性人物;杨救贫于唐末黄巢起义后逃离长安,在赣州一带收徒传授风水之术;王阳明在赣州实施文治武功,奠基了一生的事业,成就了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最后在大余县青龙镇章江一艘船上与世长辞。

诸如上述“外来的和尚”还有很多,比如:明朝着名的清官海瑞,曾任兴国县令,海南海口人;南宋着名法医学家、世界法医学鼻祖、“大宋提刑官”宋慈,为今福建南平人,曾任信丰县主簿(典颁文书,办理事务)。近代赣南同样群贤毕至,新中国诸多开国元勋在赣南战斗过;抗日战争期间,1939至1944年,蒋经国先生署理赣南长达六个年头。这些南来北往的过客,如同天际的流星,偶尔经过赣州,却擦亮了赣州的天空!

赣州本土的贤达名流

给人的印象是,赣州“地灵人杰”,灵不过下游,杰不过域外。那么,赣州本土籍名人到底有多少?以时间为序,罗列十余人:

1.江南第一宰相——钟绍京(659—746),兴国人,是江南第一个宰相,比广东曲江人张九龄早了24年。同时还是唐代着名书法家,小楷堪称一绝,代表作《灵飞经》为中国书法史上着名小楷法帖之一。

2.治虔功臣——卢光稠(840—911),上犹人。唐僖宗时割据一方,占虔州,称刺史。“卢王扩城”,他在赣州城市发展史上是有贡献的。

3.一代名相的举荐者——陈恕(945—1004),石城人。陈恕不仅是石城历史上第一个进士,而且还是贤臣循吏、名相寇准的举荐者。《宋史》赞其为“能吏之首”。

4.生活俭朴的状元知府——郑獬(1022—1072),宁都人,北宋文学家、政治家。曾任开封知府,后入朝为度支判官,入值集贤院,主持修撰皇帝起居注,起草诏诰,享正三品。

5.与苏东坡秉烛夜话的名士——阳孝本(1039—1122),上犹人,崇尚“有德者必有言……故言则成文、动则成章。”因而抱定做人的最高标准,潜心读书、寡欲做人,不婚娶、不趋利,对功名也不屑一顾。1094年,苏东坡贬职到岭南,途经虔州约见阳孝本,极欣赏阳孝本“高风绝尘”的艺术境界和超迈豪情的浪漫主义情调。

6.陆游最敬重的老师——曾几(1084—1166),赣州人,宋代官员、诗人。其爱国主义思想深深影响了学生陆游,陆游替他作墓志铭。今赣州老城区南北中轴线文清路即以曾几谥号而名。

7.南市街出来的南宋状元——池梦鲤(1224—1279),出生于赣州城南市街,后居七里镇,曾任浙西江东制置使,知平江(今江苏吴县)府。

8.江西山水画派的开派画家——罗牧(1622—1705),宁都人,明末清初画家,被推为“江西山水画的始祖”,扬州八怪尊其为“一代画宗”。

9.清初誉满全国的散文家——魏禧(1624—1681),宁都人,着名散文家,与汪琬、侯方域并称为“清初三大家”,中学语文里选用了他的作品《大铁椎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