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作为大周立国之初便选中的国都,自然是有其优势,但那时的大周只是一个偏安政权,以应天为都可以辐射整个大江以南的地区,尤其是富庶的江南三吴之地。
但当大周一统天下后,应天的劣势便凸显了出来,首先便是又爱又恨的大江。大江作为天险,阻断了来自北方的威胁,同时也让南北交流极为不便。当大周想辐射整个中原时,这个劣势便会无限扩大。
“洛阳......”萧明远沉吟片刻,“洛阳的确是个不错的地方,但末将听闻,几年前魏人杀入洛阳城,劫掠一空。到现在齐人仍未妥善修缮,荒废至今,恐怕一时半会派不上用场!”
洛阳在光武帝重建炎汉后被确立为国都,亦是一块难得的富庶之地。可惜后来天下动乱,洛阳作为国都首当其冲,很快被蜂拥而来的群贼洗劫一空。到后来齐魏相继立国,因为此地距离前线太近,因此齐国并未在此立都而是选择了邺城。
“荒废不要紧,投入钱财修复便是。”赵桓笑着说道,“不过朕也知道,迁都不是件小事,更因为其中牵扯甚多,需要时间急不得,好在朕正值春秋鼎盛,这点时间还是等得起!”
赵桓顿了顿继续道,“不过迁都这件事朕还是第一次提起,知道的人只有你们两个......”
“陛下俺懂!”郭兴泰开口道,“请陛下放心,俺一定守口如瓶,绝不泄露半个字出去!”
“莫急,你先听朕把话说完!”赵桓无奈摇头,“过几天你们两人联名上一道折子,递到内阁商议迁都之事。”
“内阁?”郭兴泰不屑地撇撇嘴,“这种事陛下您直接拍板不就好了,何须再去问内阁?”
是啊,赵桓的确可以靠着自身皇帝的身份一锤定音,让所有不和谐的声音统统消失,但那样一来,设立内阁的初衷就变了。
“不行啊,朕当初设立内阁,便是想着国家大事都要由内阁处置,待朕核准后才能施行。朕既然立下的规矩,若是想让其他人遵守,就必须身体力行,自己先遵守这个规矩,否则如何让其他人信服?”
内阁设立之初,许多人并不看好,认为只是赵桓用来平衡朝堂的手段。但赵桓真正想做的,是让内阁真正成为朝廷中枢,日后哪怕是出了庸君昏君,将大周搞得乌烟瘴气,也有内阁可以及时干预。
而这一次迁都,必然会让平静已久的朝廷掀起轩然大波,虽然最后的结局必然是成功迁都,但正好可以借此树立内阁权威,达成赵桓的目的。
郭兴泰连连点头,也不知听懂没听到,“原来陛下是这个意思,俺明白了!不过写奏折这种事俺不在行,还得靠萧将军你啊,到时记得誊抄一份给俺!”
“叫你多读些书就是不听,现在有用了吧?”赵桓被气笑了,“罢了,奏折的事不急于一时,你们二人商议着来!议事议得差不多了,朕乏了,你们就先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