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夜晚的天空,澄澈透明。
仿佛滚滚星河都在咫尺之间。
隔壁班放肆的高歌着,弄得他们也心生羡慕;只是按捺住自己的情绪,挣扎在题海里。
临近期末考的几天,李书每天都是和曾廖三点一线的跑,很偶尔才会去一次‘北大面坊’买早餐。
在校的最后几天,都没有遇到陈冀。
就迎来了高中的第二个暑假,大概正儿八经的最后一个暑假。
对于那个暑假,记忆并不深切。
因为短暂,每天都在挤时间赶假期作业。
李书连大门都没有出过,要是有什么特别的话,只能算期间和李仲鸯来回短信聊了会儿。
那天一早,雨水滴答滴答打在房檐,李书翻身断断续续睡了好几觉都没能起来,宋合一贯觉得她在学校很辛苦,吃不好睡不好,所以在家都会放纵她多睡多吃,李书就更难趴起来了。
翻来覆去间,手机突然震动了一声,她爬起来拿过手机继续倒在床上。
“放暑假了吧?”
李仲鸯问到。
“嗯。”
“广州怎么样?”
“那边的夏天还适应吗?”
李书接连发了三条过去,李仲鸯果然批评到:“你就不能想好了一并发一条过来吗?傻死了,广州很繁华很热闹,就是听不懂粤语,最近都很热,每天都高温,毫不夸张的说我一天要流几百升的汗水。”
李书笑呵呵的盯着屏幕看,然后打字。
“广州可是赤道穿过的地方,能想象。”
“不说它了,我跟你讲个笑话,有一天沈略去超市买泡面,人家做活动十六块十袋,他竟然给了十六,说自己只要五袋。我又好气又好笑,太傻了他,哈哈哈。”
“哈哈哈,真搞笑。”
李书坐直起来。
“今年过年回来吗?”李书问到。
“到时候再说吧,你什么时候开学嘞?”
“没几天了,要回去补课。”
“哦哦,最后一年了,要抓紧噢。”
“知道。”
“那我去上班了。”
“好,拜拜。”
李书将手机放在桌子上,下床拉开窗帘。
天空的云朵已经散开,收起了敲醒无数人美梦的雨水。
太阳光若隐若现的,还没有彻底从云层中脱身出来。
但可以确定的是,那天,一定是日光倾城的一天。
“小书,吃饭了。”
李书应一声刷个牙匆匆跑下楼。
“你奶奶摔着了,我下午过去看看,还剩些凉粉,你帮我守着,不用放盐巴,那些水里都是咸的,我都混好了。”
宋合一边吃饭一边交代到。
“我也去。”
李书担心而坚决的说。
“那摊子谁看啊,这种天气,放到明天就坏掉了。”
宋合严肃起来。
“那你今天去,我明天去。”
李书只好答应下来。
傍晚收起摊子后,李书随便煮个汤,炒了两个小菜放到桌子上宋合才回来。
暮色四合,是三个人吃完饭后天空的颜色。
虽然妈妈说奶奶没事,就是要躺几天,行动不太方便。
但李书第二天还是起了个大早,回了老家。
到奶奶家时,奶奶正闭眼躺在竹子做的那张长椅上。
那是陪伴了李书整个童年的长椅,小的时候,她总疑惑它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坏掉,越长大它却越坚固。
“奶奶,奶奶。”
她才唤第二声,奶奶便睁开了眼睛,张口道:“小书啊,我以为是谁呢?”
“是我,你想吃什么,我给您煮。”
李书提高音量,怕奶奶听不到。
“吃不下,不吃什么。”
李书扶着奶奶,坐起来靠在椅背上。
安静的坐了一会儿后,奶奶让李书去旁边地里搬玉米来煮,她搬来两包去皮放进水壶里,然后摇了摇火炉,看到火苗欢脱的跳跃起来,才将水壶放到火炉上去。
浓烈的玉米香味弄得李书肚子咕咕直叫,没有早餐垫着的胃开始虎视眈眈起来。
终于熟了后,她和奶奶一人分了一包。
等她吃完后,奶奶又掰一半给她,说自己牙不好,吃不了。
吃完玉米后,奶奶的小儿子下班回来,李书才放心的准备回家。
临走前,奶奶叮嘱的还是那句‘好好学习’。
李书微笑着说‘知道,知道。’。
然后绕过那片村口的竹林,走上那条熟悉的山路。
那些堂哥堂姐甚至几个弟弟妹妹们,不是小学没念完就死不读书就是初中念着念着就跑去打工了。
相对而言,李书考上一中,继续念高中,已经是整个大家庭都为之骄傲的事情。
对她考大学,也充满了期待;她也告诉自己,不能辜负。
开学那天,并不热闹,反而觉得寂寥而空旷;没有任何仪式感,直接就开始了晚自习。
她们终于成为了别人都还在假期里玩闹而自己已经坐在了教室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