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静思从未见过自己的父亲如此失落,因此有些担心。
“爹,您没事吧。”
“静思啊,咱们方士一脉输给了朱高燧!”
“您的方术在整个道门中也是数一数二,他只是碰巧而已您不必介意。”袁静思说道。
“不是碰巧,从理论到炼丹器我们都输了,今日之后爹再也不会碰方术与丹道了。”
袁珙在南京都享有极高的声望,若是旁人知道因为与朱高燧的赌约而金盆洗手,恐怕朱高燧又会引来无数谩骂。
“这赵王还想邀请加入理工学院,我也是要面子的,我虽愿赌服输,但你要给我争一口气回来。”
袁珙看着袁静思,似乎又感觉到了希望。
“爹您说。”
“辞掉在太常寺的官职。”
“这是陛下看在您的面子上才封赏的,如果辞官会不会惹怒了陛下?”袁静思有些担心。
“旁枝末节了,我输了应该答应赵王的条件,但父债子偿料他也无话可说,你辞去官职后到理工学院就读。赵王说过若能将方术整理出一套标准,咱们父子将会创造出一门新的学问!”
袁珙眼神发亮,自己当年踏遍千山求学,如果在年轻十岁一定将这门宏大的工程整理完。
“那我明日就去。”
袁珙甩开了搀扶然后转身离开,袁静思看着父亲驼着背,似乎瞬间苍老的好几岁。
“我输了但我有儿子,我做不到的,我儿子一定行….”
袁珙一生所追求的被朱高燧按在地上蹂躏,可在离开的时候袁珙笑了起来,因为他发现了传承的意义。
眼下朱高燧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为大明理工学院招生,按照他的计划,理工学院会分为数学、物理、化学、番语,儒学当然也有,只不过并不会当成重点。
只是如今这招生工作实在不顺,恐怕有不少科目需要等到日后开设。
没有足够的生源,学院的学科就不能全部上马,扩建的资金问题就需要另想他法,至于停止扩建,这根本不在朱高燧考虑的范围内。
上到皇帝,下到百官,几乎没有人看好这大明理工学院。
单单是学不入仕这一条,就已经让所有人退避三舍,毕竟这个时代学习的唯一目的就是当官!
而眼下朝堂入仕的标准是承袭了千年的科举,注重十三经,完全没有理工学院任何机会,至于改变入仕标准,现在的他还没有那个能力。
朱高燧也明白了,从权贵中找学生应该是不太可能了,也只能从普通百姓人家去招收。
从普通百姓家招生,那书院扩建以及各种用度的钱,只能从他身上掏或者另想他法了,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而且还是长期投入。
就在朱高燧一筹莫展时,周芸却带着周恂如来到了府上。
“周芸你们怎么来了。”
见到周恂如以后,朱高燧脸上露出了笑容,对于这小子他是真心喜欢。
“王爷,听说您建了一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