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别王爷王爷的,早就被人撸了,学院就在燕子矶旁边。”
“我想让恂如跟着您学习。”
周芸一来是为了报恩,第二就是朱高燧在不知不觉间,已经成了他儿子最仰慕的人。
“他想来我求之不得,只是怕你舍不得。”
周絮自从改了名字以后身体就日渐康复,而且这小子绝对是一个天才,三岁通千万,六岁一手猛龙碑写的那些浸淫书道多年的大家都赞不绝口,甚至老道士袁珙和戴思恭都想收为弟子,这也算是自己捡了一个便宜。
柳暗花明,徐祯在山西待了近一年半的时间以后终于回来了。
这一年半的时间,让徐祯看上去更加黑瘦,只不过人反而精干了很多。
“你事情都做完了?”
朱高燧有些惊讶,原本徐祯在完善从西山到太原的一条铁路,这进度有些太快了。
“一开始磨合有些慢,处处都是问题,但最近一个月好了很多。十几里的铁路已经铺好,听到王爷在南京开办了学院,我把剩下的一小段交给了杨弘快马赶了回来。”
“你着急赶回来做什么。”
“我在修建铁路的时候发现了太多我无法解决的问题,如果不是王爷您指点,我一辈子可能都困在其中,我想进入理工学院学习!”
朱高燧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按照徐祯现在对于蒸汽机的认识,无论到了什么地方高官厚禄都没得跑,哪怕是在他修建西山太原这一段铁路时,朝廷都下过好几封招抚的文书。
可徐祯全部置之不理,面对这样的条件依然还能沉下心来学习,朱高燧觉得自己挖到了宝。
“好,你所学的蒸汽机只是物理学中极小的一部分,而且还是空中楼阁,若能由浅入深系统的学习未来定有一番大成就。不过在此之前,你需要先帮我做一件事。”
“王爷吩咐。”
“到南京街坊上招收学生。”朱高燧最后还是决定从普通百姓中选一些聪明的孩子教起。
“什么条件?”
“首先必须要识字;其次年纪在十三岁左右,聪明伶俐的最好;其三,理工学院不收任何费用,但学不入仕,若学成毕业,我只能保证他们可进入第一机械厂做工。”
为了招募足够的学生,朱高燧也只能自己痛下血本,自己未来赚到的钱恐怕都会投进这个无底洞。
除了免除费用有很大诱惑力外,能够进入第一机械厂做工是整个南京所有百姓最大的愿望,每日近五十文的工钱,每月还能有四天休沐,单凭这两个条件足以吸引全城的适龄少年。
每个学院入学必须要经过考核,朱高燧的考核只有一点,幼而识字!
理工学院存在的意义是培养尖端人才不是扫盲,否则会分出太多的时间和精力。
不管是哪个时代,学问从来不是掌握在普通人手中,普通百姓家的孩子想要认字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凿壁偷光、囊萤映雪,之所以千古传颂,无非是因为贫寒百姓想要读书极为艰难,想要学有所成如匡衡如孙康这般,更是凤毛麟角。
而那些愿意花费巨大代价为自己孩子请私塾先生的读书认字的,无一例外也都是为了当官!
幼而识字,如果说能以卡掉七成以上的人,而学不入仕又会卡下另外两成以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