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孟子:曾闻武王诛独夫纣,未闻弑君者也。
刘禅:是以汤、武修德而王,桀、纣极暴而亡。
虞世南:四时平分,冬夏有暄寒之辩;五常递运,水火有刚柔之殊。至于利物成务,其道同矣。文王夷明,晦迹藏用,所以显仁;武王果毅,发扬龚行,所以静乱。然则,济世庇民,其揆一也。奚必修文为是而允武为非乎?期于至公而已矣。
后世纪念
周武王陵
周武王陵位于SX省XY市北郊五陵原,行政区划归渭城区周陵街道,距XY市区5千米。
由于周武王陵在周文王陵之北,周文王陵西南方向约1.3千米陵照村北有周武王之子周成王之陵,周文王陵东南方向约1.6千米新庄村西有周成王之子周康王陵,周成王陵西南约1.8千米还有周康王重孙、西周第六代国王周共王陵。因此民间用“背儿抱孙”形象总结这一带周陵分布形式。
周武王陵位于周文王陵北,陵前有新修水泥台阶,平台上是高大的碑楼,上书“周武王陵”4个大字,为清陕西巡抚毕沅所立。
轶事典故
骈齿望羊
史载周武王“骈齿,望羊(阳)”。即有双重牙齿,视野广阔。后人解释是武王灭商需要武力,多长出一重牙齿,以示刚强,望阳表示能高瞻远瞩。
武王封貔貅
姜子牙助武王伐纣时,一次行军途中偶遇一只貔貅,但当时却无人认识,姜子牙觉得它长相威猛非凡,就想方设法将它收服并当做自己的坐骑,带着它打仗屡战屡胜。周武王见貔貅如此骁勇神奇,就给他封了一个官,官号为“云”。[27]
武王与臊子面
臊子面起源于周朝。相传周武王伐商时在岐山遇到像“龙”的怪兽。杀了怪兽,为了鼓舞士气,决定每人分吃怪兽肉。但是人太多,不够分,就煮汤每人分喝一碗,感到很好喝。这也是岐山臊子面的雏形。
巨桥发粟
巨桥,古桥名,位于今HEB省广宗县张葛集村。周武王灭纣后,遣南宫括散发巨桥仓的粮食,赈济饥民,史称巨桥发粟。巨桥发粟表明了周王朝与殷商王朝截然不同的施政方式,即由“敬神贱民”变为“敬天保民”,是周武王实施仁政的具体体现,为周初稳定民心起到了表率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