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坡路,俩人一起,一个推,一个拉。平道和下坡路,母亲也可以进我们的窝窝里。一家人嘻嘻哈哈,有说有笑,那就是玩乐大本营。
终于进了奶奶家院子,父亲大汗淋漓。用脖子上的毛巾撸一把脸,先卸人,后卸车。屋里有人迎出来了,是奶奶和太奶。见这架势,满满的一车,有车有粮有菜的,这在当时可就是大款啊!眼睛笑的都眯成了一条缝儿。奶奶抱着弟弟,妈妈抱着我。父亲取下奶奶家的那份儿往屋里运。
前院和左邻右舍的过来看热闹,“看看人家儿子可真孝顺,年年都给贴补粮食。”“是啊,这旱年头,有了这么多粮食可就不用愁了。”……太奶掐着腰,点着父亲说:“算你小子有良心,还记得我们。”父亲可不是为了她,他惦记的是父母兄弟。可太奶是老者,有着血脉亲。所以,再不满意也不能撂脸子,更不能顶撞。只能选择无视,直接走过。
父亲进屋和爷爷见面,给了十五元钱。“咱们队上分粮多吗?”父亲关切地问,爷爷说:“比去年减三成。日子难过呀!”好像从父亲记事起,爷爷就总是这句话,不会说别的。叫父亲情何以堪啊。
这时,太奶进屋,“你小子跟你说话怎么不理人啊?”爷爷也没有理会太奶,他这个妈总是跟大孙子过不去,他是了解的。很多时候真不怪父亲。太奶不依不饶,继续说:“干这点活就累了,一气儿干完一块歇不行啊?”父亲说:“啊。车上的是给孩子姥爷家的,结婚就没再去过,这年头,谁家的日子都不好过。”“啥?你臭小子就没憋着好屁。你哭什么穷啊!那车子嘎嘎新,花了挺多钱吧!我们都要饿死了,你还有钱买车。”又指着母亲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你不守妇德,挑拨我大孙子,往娘家撘东西。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你嫁到我们家,可就是我们家的人,人都是我们家的,东西也不准往外倒腾。败家的娘们……”
一连串的炮轰,跟连珠炮似的。还真是累坏了,直接去炕上喘息去了。
爷爷听明白了,心也紧一下。叹了口气说:“唉……儿大不由爷啊!随他去吧!”奶奶也不理解,为什么要给儿媳娘家粮食,还和自家平分,说不通啊!自小就有三从四德,五纲六律的。现在都不讲究了吗?也叹了口气,“唉……世道真是变了。”
这粮送的,怎么都跟冤家似的。
不过,三老都明白一件事 ,父亲想做的事,没人拦得住。
父亲说:“我们把自己不多的口粮分给你们,我们也是勒紧裤带过日子。不要以为我们有多富裕呢。嗨,我说这些干啥?”自嘲地笑笑。二叔不乐意了,“咋滴,还跟家里要人情啊?”
得,一家子都给得罪光了。
父亲想跟祖家亲近,可是,每次都把自己搞得遍体鳞伤。心碎了,可就是没有人愿意替他修补好。算了,莫计较了,谁让自己是他们的儿、孙、哥呢。角色在这儿,亲不亲没关系,自己无愧便是真。
父亲想明白了,就能自己打开心结。真有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