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钦差大臣李建泰
正月二十日,在伯力,李琚带着几个人正在与几个虎尔哈人交谈。
李琚在巴宁诺(今瓦尼诺)过完春节后,又率部进入了黑龙江流域进行侦查。这段时间他们侦查的是伯力一带的情况。
伯力自辽代时就设有节度使,称为“博和里”,大明把他称为“伯力”。后金人将它称为“颇黎”、“博和哩”,都是“博和里”的音译。
伯力一带居住着虎尔哈部的人。虎尔哈部属于“野人女真”,由女真族、赫哲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蒙古族等诸族融合而成,主要居住在松花江以东、黑龙江下游,其中下游的虎尔哈人又被称为“奇勒尔部”。
尽管这里属于大清的疆界,但在黑龙江流域还是有少量做生意的汉人,因此李琚在这里和鄂伦春人做生意,一点都不觉得奇怪。
李琚这个分队自进入黑龙江后,白天大队人马都躲进森林里,每次只派出几个3-4人的小组出来和当地人交换东西。
虎尔哈人与北部的尼夫赫人、埃文人、楚科奇人一样,习惯于以物换物。
李琚带来的小商品有箭头、盐、玻璃球、镜子、肥皂、糖果、毛巾、手电筒、蜡烛。箭头、盐是每家猎户都要换的,镜子特别受女人的欢迎,小孩子特别喜欢糖果、彩色玻璃球。李琚用这些小商品换到了不少皮毛,换得连自己都不好意思了。这些小商品又不值几个钱,全部加起来也没有500两银子,可竟然换到了1万多张皮毛,而且都是上等货。如把这些皮毛运回苏州的话,至少值12万两银子,再做成裘装的话,价值还能翻几倍。
一个鄂伦春人带着孙子来到李琚的货摊前,问李琚:“你们从北边过来,有没有听说北边的事?”
李琚问道:“啥事?”
“听说北边好几个兵站、官府的人都被杀了,有这回事吗?”
“我们在北边那个屯也听说了,我也正想提醒这里的军爷要注意呢,你知道他们在哪里吗?”
“不远,离这里20里路的路边就是个兵站。”然后,那位大爷问道:“你说谁敢这么大胆袭击军爷和官府的人?”
“不会是博尔博果尔的残部吧?”
“不可能,博尔博果尔部的人在精奇里江呢,怎么会跑这里来?哎,你这话可别乱说,不然博尔博果尔部又要倒霉了。”
“对对,是不能乱说。大叔,你还要换点什么?”
大叔就问身边的孙子,喜欢啥?孙子指了指货摊里的糖果,于是大叔就说道:“我用这块鹿肉换你10粒糖,可以吗?”
“可以。”
李琚从鄂伦春人手里接过一块鹿肉,用手掂了一下约有5斤重,忙掏出100粒糖果给了大叔。
大叔见后,忙说道:“太多了,我只要10粒糖果。”
“大叔,你这块肉值100粒糖果。”
“哎,我们的肉不值钱,你的糖果才是稀罕货。我只要10粒。”
李琚拗不过大叔,只得收回了90粒糖果。
大叔接过糖果后,说道:“我看你们还是早点离开吧,大清的人马很快会过来了。”
“我们是做买卖的,他们来了也和我们没关系。”
“你们是汉人,到时万一他们把你们当做大明的奸细就麻烦了。”
“大明远在几千里外呢,他们的奸细怎么会来这里。”
“你说的也有道理。不过我是为你们好,省得惹麻烦。”
李琚看着离开的达斡尔大叔的背影,又掂了掂手里的鹿肉,心想鄂伦春人真实在、淳朴。
鄂伦春大叔走远后,李琚顺着他刚刚指的方向,前往20里远的兵站。
清朝在黑龙江流域设置的兵站,与大明设置的巡检司差不多,人多的有十几个人,少的只有五六个人。不过,伯力是大屯子,有1000多人,因此清朝在伯力的兵站有100多人,还管辖着周围50多公里范围内的几个小屯子。
到了晚上,李琚带领的200多名安保士兵悄悄地包围了兵站,一场静悄悄的刺杀后,李琚带着士兵离开了兵站。
这是李琚带兵进入黑龙江地区后遇到的最大的一个兵站。解决了这个清军兵站后,李琚带着人开始赶往上游的朱舍里。朱舍里位于松花江、黑龙江交汇处,也即后世的同江,明代设置奴儿干都司时,称为奥利迷城,后金建立后,鄂伦春人在松花江河口建了个大屯子,称为朱舍里。春节前,李琚赶回巴宁诺过春节时,有几支侦查兵并没有回去过春节,而是沿着黑龙江一直往西进行侦查。李琚要在朱舍里接应从黑龙江上游侦查的人员,然后赶回巴宁诺。
开春后清军要去库页岛的话,必须在巴宁诺渡海。李琚的人会在那里等着他们。
正月二十五,刘云龙的母亲宣布了一个消息,下个月初三是黄道吉日,李必恭的父母要来提亲了。
原来那天喝满月酒时,李必恭找他的父母商量后,他父母怕高攀不起,就咨询了钱瑞林。
钱师傅就说啥叫高攀不起?小四是公子殿下的干弟弟、师弟,别人家的女儿还不敢嫁给小四呢。小四要是娶了彩梅,那叫亲上加亲,最合适不过了。
于是李必恭的父母就托媒人来说媒。
自那天黄丽菊说彩梅的心上人整天在眼前晃悠呢,张大妹心里就有数了,这次见媒婆来说媒,就问了彩梅,见彩梅害羞地跑了,才知道这个死丫头暗地里果真看中的就是小四。事情就这么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