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云龙听后心想,看来郑森命里就注定叫“郑成功”了,就说道:“皇上都给你赐名了,你就不再是草民了。”
其他大臣忙向郑森贺喜他被皇上赐名。
2天后,船进入了太仓港。
到了浏家港后,太仓州知州朱乔秀率太仓州的官员在码头跪引皇上。上岸后,郑暄立即派人快马赶往苏州报信。
朱由检率大臣离开码头,刘云龙领着大家来到自己的船厂。一路上,朱由检看到娄江里有很多木排,刘云龙告诉朱由检,这些木排都是造船用的。
到了船厂后,李舟洋向皇上和大臣们介绍了造船厂的情况,现在船厂有10个船坞,其中6个船坞是原其它船厂废弃的船坞,4个船坞是新建的,每年可下水36艘4000料木船。
范景文原本不信李舟洋的船厂每年能下水36艘4000料大船,直到进入厂内,看到船厂内有很多木工机械时才相信了。
朱由检见船厂内也有铁铺,问李舟洋:“你的船厂怎么还有铁铺?”
李舟洋说道:“禀皇上,这些铁铺是做铁锚的。”
朱由检坐了几天船,知道船上都有铁锚,就是不知道这些铁锚是怎么做成的?于是跟着李舟洋进了铁锚车间。
视察时,李舟洋一边给大家讲解铁锚生产工艺,一边给大家解释铁锚原理。
从船厂出来后,朱由检问朱乔秀:“太仓有多少这样的船厂?”
朱乔秀汇报道:“禀皇上,我们太仓一共有17家造船厂。”
“17家?”
“嗯。以前也没几家船厂,这二年船运发达,很多掌柜就投资新建了几家船厂。17家船厂中,有10家是造内河船舶的,7家是造海船的。”
“哪家船厂最大?”
“公子殿下的船厂是最大的。”
“太仓一年能造多少艘船?”
“一年能造500艘各类船舶。”
“500艘?木材是哪来的?”
“皇上,木材大多是从东南亚、库页岛运来的。”
朱由检就问刘云龙:“库页岛也产木材?”
刘云龙说道:“皇上,库页岛到处都是森林,木材多着呢。”
朱由检听后点点头,突然想起了什么,问道:“你的铁甲舰是哪里生产的?”
“皇上,我的铁甲舰是歙县船厂、上海船厂、宁波船厂生产的。”
“太仓为啥不造铁甲舰?”
“太仓没钢铁厂。”
“你只有3个船厂造铁甲舰?”
“几个月后,常州府江阴船厂、镇江府京口船厂也能造铁甲舰了。”
“你在南京没造船厂吗?”
“我在南京没有分公司。”
“你赶快在南京设个分公司,今后大臣们就能随时参观你的工厂了。”
“遵旨。”
视察完太仓船厂后,朱由检、太子等坐船沿着娄江赶往苏州,沿途看到成群结队的难民在往太仓城方向走去。
刘云龙告诉朱由检,估计这些难民都是从北方过来的,近期会有近千万难民流落到南方。
朱由检听后,说道:“都是我无能,让臣民过着颠簸流离的生活。”
范景文、方岳贡等听后,忙跪着说道:“都是罪臣无能。”
到了苏州后,刚过阊门就看到了横跨运河的万年桥。
朱由检见这座桥有点异样,没有石拱,问郑瑄:“这是什么桥?”
“禀皇上,这是钢桥。”
“钢桥?苏州府造的?”
“是公子殿下造的。他一共造了4座这么大的钢桥,还造了几座铁路钢桥。”
“铁路钢桥?”
“大华公司铺了一条长30公里的铁路,这条铁路跨过几条河流时,有的是石桥,有的也是钢桥。”
“铁路是什么路?”
“就是在地上铺二条铁轨,蒸汽机机车可以载着人或货物在铁轨上行走,这种铁轨铺成的路,公子殿下把它称为铁路。”
“还有这种路?倒也稀奇。”说完,朱由检指着前边的钢桥说道:“待会儿我先看看这座钢桥,再去看看你说的铁路。”
“皇上,铁路在七子山,距苏州城有7公里。你还是以后再去看铁路吧。”
船到胥门时,陈师泰率苏州府、吴县、长洲县的各级官员跪倒在胥门码头,恭迎圣上。先期回到苏州的周奎也带着儿子、侄子来到了码头。刘万禄、贝喜鲁、金声、郝太极也率大华公司、铁血军在苏的各位高管来到了胥门码头。刘云龙注意到陈师泰的旁边除了苏州府的官员、潘公公、沫天润、阮呈麟、阮文阳、今川太郎外,还跪着几个陌生人。
朱由检上岸后,只见一个人喊道:“云南总兵官沫天波叩见皇上。”
另几个人也跪在地上,喊道:“福建金厦总兵郑芝龙叩见皇上。”
“大明属国琉球王尚贤叩见吾皇。”
“大明属国虾夷王濮罗雅叩见吾皇。”
阮文阳和今川太郎也跪在地上,喊道:“安南国会安府兵科主事阮文阳叩见吾皇。”
“日本国幕府大将军代表今川太郎叩见大明国皇上。”
朱由检一听,咋回事?沫天波、郑芝龙怎么到苏州来了?还有,琉球王怎么会在苏州?这个虾夷王又是怎么回事?安南国、日本国怎么会派人来苏州?特别是日本国是不是没人了,派来的代表竟然是个残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