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军抱着必死的决心,冲入敌阵后左冲右突,施展的是不要命的打法,契丹兵尽管人多,一时也被宋军冲击得手忙脚乱,宋军很快杀出了第一层包围圈。
但是第二层包围圈中的契丹兵很快镇定下来,宋军从日出杀到日落,已经是人困马乏,始终难以突出重围,康保裔只得率军退回大营。
契丹兵战了一天,也觉疲乏,双方各自鸣金收兵。
两军休整一晚后,第二天再战,战斗形式更加激烈。
宋军拼命冲杀,目的明确,就是冲出重围。
辽军战略意图也很统一,就是凭借十万之众的人数优势,全歼宋军。因此将包围圈打造得铁桶一般。
两军拼死相搏,杀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契丹兵毕竟人多,战死一个,再添一双。康保裔仅有万余人,双方实力悬殊,饶是宋军奋勇击杀,辽军不见减少,反而越聚越多。
宋军将士人人杀得筋疲力尽,只有眼巴巴的企盼范廷召的援军早点赶来,可救兵却偏偏不见踪影。
康保裔身先士卒,奋勇当先,左冲右突,终因寡不敌众,身中数枪,成了一个血人。跟随在身边的数百名兵士也多半受伤,不堪再战。
康保裔看着身边这些残兵败将,流着泪对大家道:“我唯有一死,以报陛下厚恩,你们各自逃命吧!”
说完,康保裔纵马挥刀向敌军杀去,虽然手刃敌兵数十人,最终惨死乱军之中。
康保裔战死,他所率领的万余宋兵全军覆没。
再说“高阳关副都部署”李重贵和钤辖张凝,听说主将康保裔被契丹围困在瀛洲,两人忙率军出关去救康保裔。
不料,契丹棋先一招,在瀛洲北面已经设伏打援。
李重贵和张凝在赶赴救援的路上,突遭契丹伏击,腹背受敌,两军激战,张凝陷入重围。
张凝儿子张昭远,才十六岁,单枪匹马杀入敌阵,一杆铁枪所向披靡,契丹畏惧不敢与战,很有常山赵子龙的威势!张昭远救出父亲张凝,继续投入战斗。
双方从下午三点战到第二天凌晨三点,打援辽军获悉后方被围的宋军惨败后,主动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