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变法之所以失败,一是官员中的保守派反对,皇室主要成员如后宫太后、皇弟也反对;二是最高领导赵顼由于外部压力,态度游离摇摆;三是实际操作者王安石性格偏执,不能和赵顼保持高度一致;四是任人不当,有些官吏追求政绩,迎合王安石,强行贷款,强行摊派,强行收息,部分地区确实民怨沸腾,给反对派以口实。
除此另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变法派内部不团结、闹内讧。
变法派内讧分三大类,一是王安石和皇帝赵顼的矛盾;第二类是王安石和铁杆支持者的矛盾;第三类是变法派内部人员之间的矛盾。
一个团队,假如内部出了矛盾,战斗力可想而知。我们如果将王安石的变法团队比做一个企业集团,那么企业领导层的状况是:董事长与总经理不和,总经理与中层干部不和,中层干部之间也不和,这样的团队,能够成功吗?
第一类矛盾,前面基本详细叙述过,我们再补充一个事例,看看王安石的偏激和赵顼的大度。
吕嘉问主管“市易司”,赵顼听说他扰民,便问王安石是否属实,王安石回答道:“吕嘉问执法公正,所以才招致怨恨!”
赵顼道:“恐怕未必如此,吕嘉问收免行钱太细小琐碎,交易买卖甚至涉及到水果、冰块、木炭,有伤国体。”
王安石竭力辩解,甚至出口伤人,讥讽赵顼繁琐、不知帝王主旨的地步。王安石如此咄咄逼人,很有以下犯上的味道,但赵顼仍然能够包容。
第二类是王安石和主要支持者的矛盾,比如吕惠卿、曾布、韩绛、邓绾等。吕惠卿的背叛最让王安石伤心,王安石一直耿耿于怀,以至于退居南京后,在家无事,往往写“福建子”三字,深切悔恨被吕惠卿所耽误,因为吕惠卿为福建泉州人。
变法派三号主角曾布,后来也触怒了王安石。公元1074年,曾布上疏批评吕嘉问总管市易司搜刮太甚!曾布为什么搞这一出?因为吕嘉问欺负薛向,而曾布和薛向关系铁,曾布想为薛向出气,却忘记了吕嘉问也是王安石的主要干将。王安石见曾布为了私利,不顾大局,将曾布的三司使帽子给摘了。
四号人物韩绛,本是王安石的忠粉,王安石第二次任宰相,他是提议者。可不久后,两人就有了隔阂。有位叫刘佐的,因违法免职,王安石打算破格启用,韩绛反对,并在赵顼面前争论不下,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韩绛料定争不赢王安石,便请求辞职。
赵顼惊骇道:“就因为这点小事,何必辞职呢?”
韩绛道:“小事都不能如意,何况大事?”赵顼尽管驱逐了刘佐,但是韩绛仍然要走,不久知许州。
蔡确也是王安石提拔上来的干部,但是政治嗅觉灵敏,闻到了赵顼对王安石的不满意,竟然上疏弹劾王安石骑马进宣德门时,和卫士追逐比赛一事。
程颢是王安石变法前期的智囊,也是八位巡察使之一,但慢慢地,程颢也加入了反对派行列。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不受重用,程颢潜心于学术研究,与弟弟程颐开创“洛学”,他先后在嵩阳、扶沟等地设学堂,潜心教育研究,论着颇丰,形成了一套教育思想体系。程颢没有成为历史的改革派,但“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程颢与程颐成为宋代理学的主要奠基者,世称“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