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赵卨为“安南招讨使”,总领九将,征讨交趾,李宪为副使,未出发前,赵卨向赵顼建议道:“朝廷设置招讨副使,军事行动方案可以共同探讨,但是节制号令应该统一。”
因为李宪是宦官,皇帝身边宠臣,赵卨担心他掣肘,未雨绸缪,先提出这个问题,可以说眼光相当长远。
果然,李宪很不高兴,两人发生争吵,赵卨知道李宪难以共事,请求罢免李宪,赵顼问谁可以代替李宪。赵卨推荐宣徽使郭逵,说他精通边事,可以让他做招讨使,自己宁可做招讨副使。赵卨度量甚大!
公元1076年二月,赵顼召郭逵为“安南行营经略招讨使兼荆湖、广南安抚使”,赵卨为副使,大将燕达任安抚副都总管,命郭逵在鄜延路、河东路的老部下跟随他出征。
出发前,赵顼特意在便殿设宴为郭逵、赵卨等将士践行,赏赐中军旗章、剑甲以示荣宠。席间,赵顼见到燕达,晓谕之曰:“你已名位尊崇,不必亲临战阵,只需要激勉将士就好。”
燕达叩头致谢:“臣能凭借陛下的威灵消灭贼人,死有何惧!”
遗憾的是,就进军方略,郭逵和赵卨之间也发生了分歧。赵卨主张大军未动前,先安抚本地军民,在招降敌军。郭逵不听,认为自己兵强马壮,正是大显身手之时。
郭逵出征之前,先派部将打前锋,郭逵自率大军在后进发,等郭逵到长沙时,邕州、和廉州就被收复了。
再说交趾军攻破邕州之后,本欲进取桂州,听说宋军大举前来,便开始主动后撤。因此郭逵前锋得以收复邕州、廉州。
收复邕州、廉州后,下一步该怎么走?这很关键!郭逵认为广源州(越南广渊)是咽喉之地,兵甲精锐,不先攻取必有腹背受敌的后患。他又分析到广源州守将刘应纪,是交趾方面的主要大将,击败刘应纪,会给交趾军重创。
于是郭逵确定了攻击方案。派大将燕达进击,燕达先谴先锋出战,先锋军激战不下,燕达听闻前锋军正遇敌苦战,准备率军救援。有偏将劝他以身家为计,不要轻进。
燕达道:“那边的战局已经很危急了,我岂能忍心为保全自己考虑。”
燕达说完,下令道:“敢说驻营的人一律斩首。”接着麾师进援,前锋士卒大为振奋,传呼“太尉(指燕达)来”,声震山谷,交趾军因而惊溃,一战而胜,刘应纪投降,郭逵军威大振。可见郭逵打仗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之后,宋军水路并进,但直到十月才大规模进入交趾境内。宋军至决里隘,交趾军列象阵阻击,宋军持强弩猛射,以长刀砍象鼻,象受惊向后回奔,反而殃及交趾军,交趾兵四散溃退。宋军乘胜拔桄榔县与门州(越南同登西北)。
十二月,宋军抵富良江(越南红河),两军做最后决战。交趾军调集战船四百余艘在江南阻住水路,宋军不能渡,郭逵和赵卨便分遣兵将伐木制造发石机攻打。又依燕达建议,暗遣军设伏山间,逐步减兵,示弱诱敌。交趾主将李常杰中计,倾数万众渡江出击,宋军伏兵尽发,步骑合击,趁其帆折樯摧之际,选精兵乘大筏猛攻,大败交趾军,击杀数千。此战,李朝洪真太子和昭文王子战死,左郎将阮根被俘。
富良江之战后不久,交趾李仁宗便奉表求和。当时宋军疫病流行,官兵八万人,民夫二十万,死者大半。尽管富良江和交趾京都河内仅有一河之隔,郭逵再不敢进兵,并表示“愿以一身活十余万人命”,代表大宋和交趾讲和,同意撤兵,并让大将陶弼殿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