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路带着疆域图,详细指给司马光,分析道:“从通远(甘肃陇西)到熙州(甘肃临洮),只有一条路,熙河之北就和西夏边境接壤。现在从北关开辟土地一百八十里,濒临黄河,连接兰州,然后才可以作为国家屏障。如果送给敌人,整个一路都危险了!”
此时司马光才幡然醒悟,连声道:“好在问了你,不然耽误国家大事!”
此时边将穆衍也上疏道:“放弃兰州,那么熙河危险,熙河丢弃,那么关中震动。从唐朝丢失河、湟地区后,西边一旦有不顺,立即危及京都,到现在两百年了。如果不是先帝英明神武,怎么能够收复熙河?如果一旦送与敌人,后患无穷,后悔莫及!”
至此,朝廷终于放弃了这个愚蠢的想法。
佐料:穆衍,河中(山西永济)人。进士出身,任华池(甘肃华池)县令。审理了一件“断牛舌案”
有户农民的耕牛被仇家割断了舌头,农民不知何人所为,到县里诉讼,穆衍命农民将牛杀了,第二天,有人告发农民杀耕牛,穆衍道:“断牛舌的人就是你!”经过审讯,该人认罪伏法。
这是《宋史.列传第九十一.穆衍传》记载,如果翻到《列传第七十五.包拯传》,我们会发现,老包也审理过类似的案件。
“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你只管回去),杀而鬻(卖)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穆衍传只是将“盗”改为“仇家”而已。
对于“断牛舌案”,河南大学讲师杨高凡博士专门有论文指出,除了包拯、穆衍,宋朝还有两位父母官审理了类似案件,一位是张咏,第二位是叶宾,到底是谁真正审理了这样的案件,杨博士也说得很清楚,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找来相关文章了阅读了解。
为什么宋朝杀牛,别人会告发?因为宋朝的法律规定,禁止屠杀耕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