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086年闰二月,司马光如愿以偿,被任命为宰相,可他还是老一套,上疏推辞不干,太皇太后和赵煦没有理会。
司马光接着第二次恳辞,如果说第一次推辞是必要的礼节和程序,那第二次就显得矫揉造作了。太皇太后与赵煦直接下诏不准许。并且答复直接司马光:“爱卿所提要恢复的差役法,已经差遣相关官员详细拟定了。”司马光才再没有推辞。
此前,保马等法废除后,司马光在家养病,得知最操心的免役法、青苗法和将官法尚未废除,无限感伤地说:“吾死不瞑目啊!”后来司马光又上了几次箚子,力主全部废除免役、青苗、将官等法。
朝廷诏令韩维、吕大防、孙永、范纯仁详细商议修改免役法。
闰二月中旬,知枢密院事章惇针对司马光的箚子上言:“近日奉旨和三省一同进呈《司马光乞罢免役、行差役事箚子》,臣日夜反复研究,觉得其中的漏洞很大。司马光先说上户认为差役方便,出免役钱受害。等到十七日的箚子,又说免役钱致下户困苦,上户方便,半个月的时间,两份箚子自相矛盾!
太皇太后让执政大臣讨论,章惇争辩道:“免役法,熙宁初年,操作太急促,所以有些弊端,至今近二十年,已成习惯,再回过头来改为差役,弊病将会更大!”应该说章惇的意见是很符合实际现状的。
可司马光却说:“恢复差役之初,州县可能有些麻烦,但希望朝廷坚如磐石,不要以他人言语破坏有利百姓的良法。”
司马光慢条斯理,一副不以为然、好死不死的样子,彻底激怒了章惇。
章惇性格暴烈,一触即跳,在垂帘之前立即和司马光争吵起来,司马光依然风起云淡,最后章惇理智丧失,几乎是指着司马光鼻子叫嚷道:“有本事你和我单挑,你总要吃我一剑!”
章惇这话大有威胁恫吓的味道,全然忘记了还有皇帝和太皇太后高高在上,这倒十分符合章惇胆大妄为的作风。而这恰恰是司马光要的结果。
章惇一发狂,彻底惹毛了太皇太后,二十二日,章惇被罢黜,知汝州。原来的同知枢密院事安焘(同枢密副使)进位知枢密院事,范纯仁替补安焘同知枢密院事的位置。
可是,王岩叟、苏辙、刘挚、孙升、朱光廷又说安焘德不配位,不同意安焘的任职。太皇太后特意召王岩叟、朱光廷安慰道:“朝廷有缺失,你们一一说来,实出于公心,以后也安心进言。你们驳斥安焘很得当,但先帝的托孤大臣,也不应该全部都赶下台吧?”
新法派主将几乎全部被赶走,司马光请求全部罢除免役钱,恢复差役法。但是还不太顺利,因为保守派内部意见又出现分歧。
比如,司马光想快刀斩乱麻,要求各州县五日内恢复差役法。
刘挚却道:“五日太仓促,最少应该延期一个月。”
苏辙也道:“各州县免役钱还有存余,可将存余的钱用于今年的雇役,明年再恢复差役。”
而苏轼道:“差役、免役,各有优劣,免役的弊端,聚敛在朝廷,下面闹钱荒。差役的弊端,民力用在官府,不能专心农业。两者的弊端不相上下。”司马光不以为然。
范纯仁道:“新法尽管有所不便,但也不能改革太急切,废除民怨太激烈的就行了。况且宰相的职责是为朝廷选择贤才,安排众官的职位。就算法度有不利于百姓的,也无关紧要,但是没有选对人才,就算有好的制度,也会给百姓带来不便。”司马光仍然是不以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