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佶依向太后之意愿,起用了大批元佑党人担任台谏官,这些人进入朝廷后,立即对新党发起猛烈进攻,弹劾的奏章像雪片一样飞向赵佶的案头。从朝廷宰相章惇,翰林学士承旨蔡京,到此前已被贬到地方的邢恕、林希等等,无一幸免。
六月,知南安军的邢恕,最先受到处罚,安置在均州。
作为宰相,章惇对这些情况了然于胸,本来,自己受的攻击最多,但赵佶却始终压着不办,也不驳斥。“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个道理,章惇当然懂得。
何况,自己还尖锐地指责过皇帝“轻佻”呢!加上曾布和赵佶打得火热,曾布虽然属于新党,却处处和自己作对。曾布最早响应皇太后立赵佶为帝,赵佶怎么会没有回报?
“唉,年纪大了,该挪出位子给新秀后进了!”想到此,章惇解嘲地对自己道。
章惇知道自己该有所表示了,他主动上疏,请求到地方去,可赵佶仍然没有答应。怎么办?还是上疏吗?对于章惇这个“人精”来说,正应了如今流行说的,天空飘来五个字:那都不是事!
八月七日,哲宗下葬永泰陵,在前去永泰陵的途中,灵车陷入了泥淖中,好不容易推上来后,担任山陵使的章惇,又以大家劳累过度的原因,命令就地过了一宿,第二天才出发。
奇不奇怪?皇帝的灵车路上竟然有泥坑?哲宗的灵柩下葬后,陈瓘便以章惇担任山陵使失职为由,再次上奏弹劾。丰稷上疏弹劾他不恭敬。九月初八日,章惇被罢免宰相,知越州。
但是,陈瓘等人认为对章惇的处理太轻了。再上疏道:“章惇在绍圣年间,设置看详元佑诉理局,看详官如安惇、蹇序辰等,受章惇指使,迎合绍述,罗致罪名,致使朝廷纷争不安,应该明正典刑!”
安惇和蹇序辰受牵连,被开除官籍,放回故里。章惇再贬为武昌军节度副使,安居潭州。
章惇被赶下台,元佑党人调转枪口对准了蔡京、林希。侍御史陈师锡上疏道:“蔡京、蔡卞兄弟同恶,误国误民,蔡京好大喜功,交结内侍、外戚,以备大用,如果真用他,祖宗基业毁于一旦。”
龚夬道:“蔡京兴冤狱,报私仇,先污蔑宣仁太皇太后,后又指责先帝的失误。他在朝廷,一定会兴风作浪,残害无辜!”
丰稷也道:“蔡京在朝,我们有和面目居于此?”
赵佶都不为所动。
因宰相章惇下台,首相空位。十月初二日,赵佶命中使宣翰林学士承旨蔡京到翰林院起草制书,拟拜韩忠彦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蔡京想打探赵佶的真实想法,乘机问赵佶:“制词是起草专任一位宰相,还是分别任命两位宰相的意思?”
赵佶没有料到蔡京有此一问,随口答道:“专任一相。”
蔡京起草完毕,出翰林院后,逢人便说:“曾布做不了宰相了!”
赵佶很快知道蔡京泄密之事,立即下诏,贬蔡京知江宁府。蔡京怏怏不乐,在京城拖延着不去上任,更引起元佑党的不高兴。陈瓘、江公望、陈次升又轮番上阵弹劾,赵佶索性连蔡京的地方官职也剥夺了,仅担任一个“提举洞霄宫”(通俗的讲,就是杭州洞霄宫道观的主持),居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