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豪贼多,遍地草头王!自徽宗后期,金人入侵后,朝廷不抵抗,各地自发拿起枪杆抗敌的有很多,可以称为“义军”。北宋灭亡后,他们就成了草头王,慢慢变了性质。等到赵构称帝,有很多忠于朝廷的义军主动赶到应天府,接受朝廷收编。李纲当时为宰相,对赵构道:“如今正是用人之际,但是要讲究策略,如果不将他们各部拆散分开,难免尾大不掉,造成叛乱的后患。但是如果贸然拆散,又回让他们起疑心!”赵构很赞同。
李纲命御营司派军官到投诚的义军中先挑选将官,再挑选士兵,凡是不愿意留下想回去务农的,一概听任自便!这样收编了几万,遣散了几万。这是对主动投诚的策略,很成功。
对于一些由“义军”变为盗贼,抗金正事不干,平时烧杀抢掠、称王称霸的草头王,当然只有一个途径,那就是用拳头对付。比如陈州(河南淮阳)杜用、山东李昱、河北丁顺,都拥兵几万,成为朝廷的威胁。而拱州(河南睢县)的黎译、单州(山东单县)的鱼台,也有各有几千兵卒,他们都桀骜不驯,不听朝廷召唤。
攘外先安内,南宋朝廷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干的。七月初二日,朝廷下诏,命都统制王渊讨杜用、统制官刘光世讨李昱、统制官张俊讨丁顺;统制官韩世忠讨鱼台;刘光世部将乔仲福讨黎译。
不久,各路告捷,刘光世斩李昱,王渊杀杜用,韩世忠破鱼台,乔仲福败黎译,都斩首以献,唯有丁顺乖巧,跑到河北招抚司请求投降,此时河北招抚司由宗泽节制,宗泽全部收到麾下使用。
朝廷的雷霆手段,让中原各地蠢蠢欲动的人略有收敛,可惜好景不长,八月,军校陈通在杭州率部众叛乱,并擒获了知杭州叶梦得,杀了转运判官吴昉。
几乎在同时,军校赵万、郭青在镇江造反,赵构命王渊、张俊平定赵万和陈通。
十月,王渊、张俊采取诱骗的办法,将赵万斩杀,平定镇江的叛乱。王渊、张俊再率军奔杭州,直扑陈通。谁知十一月,真定(河北正定)军校张遇又率部众渡过黄河,水路并进,攻占了安徽池州,知池州滕佑弃城桃之夭夭。
张遇等进城后纵兵抢掠,逼迫青壮年加入他们的乱军。
真是按下葫芦起了瓢,朝廷又命张俊征讨张遇。
十二月,王渊在杭州俘获了陈通,斩首示众。此时张遇打到了江州(江西九江)王渊灭了陈通后,随即率军围剿张遇,公元1128年正月,王渊派员招降了张遇,并将张遇一万多人马交由韩世忠。
但是事情还没有完,正月,金军攻山东,东平军校孔彦舟率军逃跑,他不仅逃,还祸害民众,沿途杀居民、烧房屋,、抢财物,实际是反叛了,渡过淮河后,又进犯黄州,知黄州赵令诚率兵抵抗,后来孔彦舟投降官军,协助官军扑灭了钟相的起义,再后来,孔彦舟又反叛南宋,投靠刘豫的伪齐,最后投靠金国。孔彦舟反反复复,是当时起兵叛乱的典型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