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金国元帅粘没喝(完颜宗翰)、斡离不(完颜宗望)统兵灭了北宋,俘虏了赵佶、赵桓。为了有效统治中原地区,金人特意扶持张邦昌为傀儡,做大楚皇帝,然后北撤。
谁料,张邦昌很“不争气”!金军一走,张邦昌便向赵构交权,赵构得以建立南宋。金军仅仅占据了河东的云州(山西大同)、代州(山西代县)、太原、泽州(山西晋城)、潞州(山西长治)、汾州(山西隰县)、晋州等七州,河北仅占据了真定(河北正定)、怀州(河南沁阳)、卫州(河南卫辉)、濬州(河南浚县)四州而已,其他还全部被宋朝守臣控制。
金军劳心劳肺忙活了一大圈,等于为赵构做了嫁衣裳!金国上下心里不平衡啊!打,还要打!这可能是他们的一致想法!
公元1127年十二月,金国皇帝吴乞买下诏,金军分三路大举再次进攻南宋。此时悍将斡离不已于当年六月病逝,粘没喝仍然勇挑重担。
粘没喝从大同沿太行山南下,在河阳(河南孟州)渡黄河,攻河南,这是中路;
讹里朵(完颜宗辅)、兀术(完颜宗弼)从燕京扑沧州渡河,攻山东,这是东路;
娄室(完颜娄室)、撒离喝(完颜撒离喝)从同州(陕西大荔)渡河,攻陕西,这是西路。
针对金军的大举进攻,南宋各地守臣如何应对?当然并非千篇一律:有战败殉国的,也有宁死不屈的;有击退敌军的,也有下落不明的;有被俘投降的,也有主动投降的;有卖主求荣的,也有杀主投降的。可以说是千姿百态,五花八门。下面我们粗略道来。
我们先看粘没喝的中路军,这路军主攻山西、河南。
粘没喝的中路军渡过黄河,直逼西京洛阳,西京留守、西道副都总管为孙昭远,闻金军杀来,率军到汜水关迎敌。孙昭远遣大将姚庆出战,姚庆很快战败而死!孙昭远见形势不容乐观,命将官王仔先到西京洛阳,将摆放在启运殿的宋太祖、宋太宗等皇帝的“神像”取下,抄小路送往赵构所在的行宫。这是做最坏的打算了!
随着金兵加紧进攻,孙昭远有部下抗不住了,劝说孙昭远南逃,孙昭远大怒道:“你们平时作为子民的衣食父母官,此时不忠心报国,去南面干什么?”
这些人恼羞成怒,乘孙昭远不备,杀害了他,十二月八日,汜水关失守,西京洛阳大门洞开,随即落入粘没喝之手。
粘没喝得手洛阳后,通过情报得知,赵构有将邓州(河南南阳)作为行宫的打算,于是让大将银术可率军,马不停蹄赶往邓州。知州范致虚听金军杀到,吓得“荷叶包黄鳝,溜啦”。
京西路安抚使刘汲毅然担起守土之责。召集众将道:“我身受国恩,为国而死是我本分,金人来势凶猛,抵抗就是死路,你们愿意和我一起赴死么?”
部属都流涕道:“唯命是从!”当然,从后面各将的表现看,可能也有的是吓得流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