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构一概不理会,并派太常寺少卿到温州迎接神主到临安。
公元1136年九月,因为刘豫又来入侵,赵构再次从临安启程,赶到平江。
公元1137年正月初一日,赵构在平江,下诏将行宫移驻建康,让建康守臣做好迎驾准备。二月二十七日,赵构发平江,三月初一至镇江丹阳,第二天至镇江,九日至建康。
公元1138年正月,赵构在建康过新年,过完年后,赵构又闲不住了,想南下平江。这时李纲被起用为江西安抚使兼知洪州(江西南昌),上奏认为,平江和建康距离不远,从建康退避平江,徒劳无益,不应轻动。
参知政事张守也进言道:“建康自古为六朝古都,江流险阔,气象雄伟,且可以占据都会图取中原,凭依险阻可以抗拒强敌。陛下在建康尚未暖席,怎么又想到要巡幸?百官六军都觉得很疲惫了,民力也花费很大。请陛下安心在此!”张守言下之意,这几年,赵构走南闯北,北上南下,一直在江面地面兜圈儿,还不累吗?不要再折腾了,建康就很不错,定下来做都城吧吧!
此时的宰相是赵鼎,他更了解赵构的心意,不同意,赵构的内心,其实更中意临安。
二月七日,赵构从建康出发赴临安,二十二日,抵达临安。此后再也没有从临安挪窝,正式定都临安。
佐料:范宗尹(公元1100—1136年),襄阳人,公元1121年进士。
范宗尹是坚定的议和派。公元1126年,金军强迫北宋割让太原、河间、中山三镇。当时赞同者割地者有七十余人。范宗尹言辞最为激烈,甚至伏地流涕,请朝廷割地免祸。
张邦昌建伪楚,范宗尹被任命为右谏议大夫。张邦昌还政,派路允迪、范宗尹迎接赵构即位。赵构即位任李纲为宰相,李纲坚持抗战,范宗尹主张议和,因此坚决反对李纲做宰相,几次上奏攻击李纲,当时赵构刚即位,尚有几分热血,将范宗尹贬到地方。
公元1129年,赵构在原来宰相黄潜善、汪伯彦等人影响下,态度早转向转向议和,也慢慢起用议和干部,范宗尹很快进入他的视线,火速提拔为中书舍人,既而御史中丞,进而参知政事。
范宗尹担任参知政事后,向赵构提了一个建议,说国家多事时,四方守帅势力单薄,是因为军权受限制。应该稍微恢复建立藩镇的方法,分割河南、江北几十个州的土地,委以兵权,使他们来拱卫皇室。远胜把土地舍弃给夷狄,赵构接受了他的意见,最后提拔为宰相,范宗尹从地方到中央,最后做宰相,前后不到两年时间!
《宋人轶事汇编》范宗尹第3条载:范宗尹做了宰相,年方三十二岁(《宋史》记载为三十岁,实际三十一岁)。范宗尹肥白如玉,一表子人才。每天早起、裹头、戴巾,必定要照镜子,世人称他为“三照相公”。
正月十一日,赵构决定回临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