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四日,吕颐浩、张浚也进了杭州城,杭州人夹道欢迎。吕颐浩、张浚依次朝见赵构。
五日,赵构在苗刘叛乱之后正式出殿受群臣朝贺。
知枢密院事张浚上奏道:“逆贼苗傅、刘正彦逃匿,请陛下下诏,有生擒苗、刘两人者,平民可授予观察使,不愿做官的赏钱十万缗。斩苗、刘两人首级者,同上例!擒获王钧甫、马柔吉、张逵、苗翊、苗瑀等者,各授官职。其他将校一概不予追究!”赵构准奏!
大臣奏事毕,朱胜非留下独对。
朱胜非对赵构道:“臣前昔遇变乱,应当为国而死,之所以偷生到现在,就是为了今日!”
接着,朱胜非向赵构请求辞职,赵构不准。
朱胜非道:“臣若不去职,朝廷上下都会不明真相;臣离职了,上下才有公议!”
赵构便问谁可以代替他做宰相。朱胜非道:“吕颐浩、张浚!”
赵构又问:“两人谁更优秀一些?”
朱胜非道:“吕颐浩精于世事,可为人粗暴;张浚喜欢多事,可为人疏浅!”
赵构沉默一阵道:“张浚太年轻了。”
朱胜非道:“张浚虽然年轻,但是很有主见。臣在平江被召回杭州,军旅、钱谷全部交给张浚处置,后来勤王的事宜,也是张浚主持!”
四月六日,宰相朱胜非与执政颜岐、王孝迪、张徴、路允迪、卢益全部罢免。
佐料:张浚出生于公元1097年,主持平叛时年仅三十三岁。赵构复位后,第一时间让他晋升他为“知枢密院事”,这是仅次于宰相的职务,做得枢密使,自然做得宰相,年轻根本不是个事儿。事实上,后来的范宗尹做宰相时,年仅三十岁。
高宗前期,张浚在他心目中的位置是比较重要的,《宋稗类钞》卷一记载:三月二十三日,苗刘为打击张浚,逼孟太后下诏,贬张浚为黄州团练副使,赵构当时在睿圣宫,形同被囚禁,当天正在喝羹汤,左右将这件事告诉他,赵构吓了一跳,以至于滚烫的羹汤溅在手上,手背被烫伤。张浚勤王救驾后,赵构还特意提到这件事,举着受伤的手让他观看。
但是政权稍微稳定后,赵构对张浚的看法却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说他耽误国家大事。因为张浚一直是主战派,而赵构始终将议和作为基本国策,两者自然格格不入,这是后话,以后再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