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崇祖听见二太爷这话,就知道他二叔来之前,肯定是去小学那边看过了。
村里大多数孩子什么样,二太爷不知道,村长却是一清二楚。
“五岁上学,十岁上山学中医,五年时间,孩子们刚好把小学读完。”
村长说这话,也是想安慰下二太爷。
没想到,村会计莫崇仁也赞同,“就是。二叔,这样安排更好一些。”
莫莳在一旁没吭声,她二太爷这样,算不算鸡娃?
莫家村的孩子们,以后估计要哭了。
她得想点办法,给孩子们找点乐趣,好弥补一下学习的艰辛。
要不,在小学的操场上,增加点运动器材?
单杠、双杠、跳马这些公园常见的器材,必不可少。
秋千、滑梯、跷跷板、梅花桩……也可以安排上。
她想让莫家村的孩子们,学就好好学,玩就玩个痛快!
但是,现在肯定不是提这事儿的时机。
村里应该不会有人赞同,只会觉得浪费钱。
但等药圃、药厂那边赚了钱,给村里人分了红利,到时候再提这事儿,可能要更合适一些。
莫莳分心想着孩子们的事儿,还一边听着二太爷和村长这边说话。
两人定了山上中医学堂明天开学,村里要通知到各家各户,十岁以上的孩子必须去。
学一天,村里给算两个工分。
十四岁以上,十八岁以下的半大姑娘小子,一人一天给算四个工分。
“村里不求孩子们学的多好,即便只学成几个,咱们这番心血也不算白费。
确实没天分的,村里以后,还可以安排他们去药厂那边上班。
这样的话,各家各户对村里让孩子们学中医,就不会有太大的阻力。
是厂里上班强,还是村里种地强,人人心里都有谱……”
“嗯,至于学成的孩子,以后的安排再说。”二太爷拍板。
莫莳对莫家村学中医的孩子们的前途,完全不担心。
村里盛不下这么多人,她们还可以去县城,去京城。
药厂开分厂,各个城市开药店,甚至开中医馆,哪里都需要人才。
人才,她只会嫌少,不会嫌多。
“莳丫头,你刚才跟我说要去祠堂,那咱们这就去吧!”
村长和二太爷商量好了事情,才想起了莫莳刚才说的话。
他倒是真想听听,莫莳这丫头,这次在京城,又干了什么大事儿了。
走出大队部之前,村长又对会计莫崇仁说,“崇仁,一会儿你在大喇叭里,给村民们把事情都讲清楚了。
明天山上开学,村里符合年龄的孩子,一个也不许少!”
“村长,你就放心吧,我多广播两遍,肯定让村里人都听清楚了。”
村会计给村长打着包票。
等村长交代完,二太爷已经领着莫莳走了一段距离。
村长快步追了上去。
“莳丫头,干啥非得去祠堂那边?现在不能说吗?”
莫莳眨眨眼,“因为祠堂那边最安全,我想给太爷和村长爷爷你们,看一些东西。”
“行了,上了山再说吧!”二太爷打断两人。
路上不是说话的场合,人多眼杂。
去莫家祠堂,要经过刚刚盖好的学堂,莫莳就献宝似的带二太爷和村长,去看了她布置好的西侧三间屋子。
二太爷看着被布置成书房的屋子,打量了好几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