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成德示意莫莳和木森赶紧把人扶起来,他接着说道。
“拖了十多年,要彻底去根儿有点难,但这病能治,慢慢调养个一年半载,就差不多去根儿了!”
听了这话,山子娘内心激动,面上却压抑着没什么大的表现,莫山子不住地说着太好了、谢谢之类的话。
于成德要了纸笔,开了方子,“先吃三天看看,三天后我来诊脉。”
于成德跟莫山子交代熬药、服药的注意事项,山子娘就在炕上带着笑听着。
她心底涌起了一股希望,恨不得现在就能喝上药,多苦她都不怕。
“老嫂子,让我这俩徒弟也给你把把脉,成不?”于成德跟莫山子交代完,转头问山子娘。
山子娘想都没想就应了下来,“没问题,丫头,你先来吧!”
于大夫是个好大夫,他要带徒弟,自己能行个方便当然不会拒绝。
莫莳心神平静,把手指放在了山子娘的手腕上,先是细细感受了一下脉象,太复杂了,单纯切脉她拿不准病灶在哪儿。
之后她又用木灵气探查了一周,这次就像有面镜子出现在她眼前,经脉一览无余,几处灰蒙蒙的气机所在就是病灶。
“……”
莫莳切脉结束,刚要说话,就被于成德挥手压了下去。
等木森也切了脉,于成德照样什么话都没让他说,直接跟山子娘告辞,带着莫莳、木森下山了。
山子决定先陪他娘说会儿话,稍晚再去拿药。
下山的路上,于成德这才让两人把切脉的结果,描述了一番,他们俩人都拿不准。
于成德也不失望,这样才正常,山子娘这病算得上陈年顽疾了,脉象复杂。
“现在摸不准脉没事儿,今天这脉象在手指下是什么感觉,你们记清楚了。
三天之后二诊,以及之后的三诊,你们还跟着来,到时候的脉象,你们再仔细感受一下。
看看疗病过程中,脉象的变化……”
莫莳和木森都表示记下了,这难得的机会,他俩谁都不会放过。
当天,山子娘就喝上了药,一剂药下去,她就感觉关节痛痛减轻。
三天之后,山子娘手脚上的脓包,基本都消下去了,除了手脚关节还疼,身体其他关节处的疼痛很少了。
山子娘忍不住大哭了一场。
虽然第一次诊脉的时候,她就信了于大夫的医术,但喝了药才切切实实感受到病痛减轻。
她终于安稳睡了一个整觉,没被脚关节处的疼痛折腾醒,她又是高兴,又是心酸。
而自从万海和光子、以及山子娘来求医之后,村里人都听说了药厂这边几个大夫,医术高明。
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村里人今天你上门看病,明天我上门求医,弄得药厂这边乱糟糟的。
没办法,最后还是二太爷做主,在药厂旁边的空地上,又盖了两间小屋,作为独立的中医医馆,兼中医学堂的实践基地。
医馆这边暂定每天上午都有一名大夫坐诊,于大夫他们也决定,选拔山上学习优秀的孩子们,定期来医馆这边旁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