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药的源头来自药厂,但又和药厂关系不大……
华兴制药厂是一家国营大厂,每天都有很多中药药渣需要处理。
以前,华兴制药厂的药渣,都是采取挖坑填埋土壤固化的处理方式,大量的废弃中药渣处理起来,也不是轻松事儿。
但自从北垣县凤凰公社那边传出来药渣堆肥技术后,附近的两个村子——东华头和西华头,都跑去跟华兴制药厂要药渣。
华兴制药厂自是求之不得,也不收钱,村民们想要药渣,自己装车拉走就成。村民们得了药渣堆肥,药厂这边也省了处理药渣的人力物力,原本是两好合一好的事儿。
但很快就有人盯上了这里面的“商机”,裴永盛就是这个有心人。
原本东华头和西华头是一个村,后来人口多了,才慢慢分化成了两个村。
裴家是民国时期华头村最大的地主,整个华头村百分之八十的土地都是裴家的,但裴家家风好,几代人一直都秉承“积谷防饥、积德防老、勤俭自持”的家训。
新华国成立,五零年土地改革之初,裴家就主动配合当地政府,把土地分给了华头村的村民们。
当地政府和华头村村民们承裴家的情,给裴家留了十亩地,划分成分时,原本的地主成分,也划成了富农成分。
可惜世事无常,就是这十亩地和富农成分,害苦了裴家。在那人人自危的十年间,裴家遭受了很多……
裴永盛是裴家唯一活下来的孙辈,他从记事起,就被喊做地主家的狗崽子。长期受人欺压,在不公中长大的裴永盛,他心里深深埋了一份雷。
我家待人以诚,世人不以诚待我,既然这样,他何苦还要做劳什子好人?
因为成分问题,裴家常年一贫如洗,改革开放后,裴永盛就在村里乡间收些鸡蛋、山货什么的去城里卖,慢慢也攒了些钱。
后来,机缘巧合下,他开始倒买倒卖中药材。开始的时候,他跑山里去收药材,运出山攒够一定量后,再卖给药商。
低收高卖,一年下来也不少赚。
但自从东、西华头村从药厂拉回了药渣堆肥后,裴永盛就看中了里面的商机。
他从废弃药渣中挑选出外形品相好、且价贵的,晒干后,再处理一下,混在收来的药材里卖给别人。
顿时,倒卖中药材的收入就随风看涨。
尝到了甜头,自己一家又人手有限,裴永盛就开始跟东、西华头村的村民们私底下收药渣。
村民们按裴永盛的要求,把药渣分类挑选后晒干。然后,裴家按一毛钱一斤的价格收。
药渣是从药厂白来的,不花一分钱,而分分类、挑挑拣拣、晒干什么的也不费力气,一斤药渣一毛钱,简直就像是在地上捡钱一样。
很快,东西华头村几乎家家户户都干上了这份私活儿。
裴永盛一年之间,就从倒买倒卖的中药贩子,变成了一大药商。
明面上他手里的药材是山里四处收来的,但实际上,百分之七十的中药都是从萃取过的药渣回收来的。
周警官他们根据秦胜利提供的线索,在药材市场蹲守了十多天,才遇到了从南方拓展市场回来的裴永盛。
断眉的特征,让周警官快速锁定了裴永盛。
一名公安假扮成贪便宜的中药进货人,跟裴永盛搭上了话,看过样品后,他们很快就谈好了一笔总共五百斤的各类中药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