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心情有些沉重,他原本购得的粮草,再加上以学院之名化缘的来的粮食,足足近万车。
可对于他想要供给的百姓而言,还是太少了。
东莱各县的官仓,早已被黄巾军挥霍,再加上这几年年景极差,百姓家里也没多少余粮了。
这些时日,他也曾带兵击溃过不少黄巾军的小股部队,那些部队也没什么口粮。
现在,就算他想去抢,都没什么下手的地方。
如今他们现在已经招募百姓广拓荒地,可粮食不是种下去就能立马长出来的,起码要等到冬小麦收割。
“主公,这粮食初种,即便是撑到冬小麦收获,怕是也难以继续养活如此庞大的灾民数量。”戏忠把他内心的担忧说了出来。
如今东莱百废待兴不假,可往往起步都是最难的。
尤其是如此数量人口下的土地开荒。
在缺少农具和家畜的情况下,让身体素质本就不高的流民去开垦荒地,那收成自然没有保障。
“志才的意思是,如今的粮草耕种面积,还达不到自给自足的程度?”
“然也。”戏忠解释道:“即便是有主公改进的农具,可如今耕牛和铁器不足,荒地开垦效率自然不高,更何况,荒地第一年耕种,里面杂草极多,收成难有保障,若是大力度清除杂草,那怕是要把百姓全数耗在田地之中,效率更低啊。”
江山眉头紧皱,如今北海境内受黄巾影响,很不太平,不少流民即便是听闻东莱有疫病存在,但还是硬着头皮来到东莱讨口饭吃,所以外在的流民压力是极大的。
东莱的百姓,是他的基本盘,可不能就如此轻易的放弃。
江山想要护住百姓,就要护住最弱势的群体,他向戏忠问道:“城内还有多少孤寡百姓?可曾集中安置?”
“已经集中安置,就在城北,只是如今的条件还是限苦了些。”
“走,去看看。”
一路上,江山看看不断拓宽的街道以及加盖的房屋,心里却一直装着米面粮油。
他想起前段时间制定的发展方案,对一旁的戏忠问道:“盐田和海盐提炼的作坊如今进展如何?”
戏忠直言道:“盐田已经屯好,已经开始收获粗盐了,只是这海盐提炼的作坊,还没建造完成。”
“这是我们利用海岸优势,快速对外贸易的本钱。”
江山对这个年代的食盐是真头疼,因受限于提纯技术,池盐苦涩,井盐辛辣,而海盐则是腥味大,他要加盖的海盐提炼作坊,就是要把粗盐再加工,制成精盐,如此利润会瞬间翻十翻。
汉朝已经实施盐铁专营,只是在黄巾之乱后,这些约束早已形同虚设,江山只要能把精盐大批量的提炼出来,就等于端稳了一个饭碗,日后也便有了立足的本钱。
可这会儿戏忠却给江山泼了一盆冷水,“海寇横行,海岸线又颇难防守,恐怕盐田之策,会大打折扣。”
江山点了点头,这可是一个难题。
海寇之乱自古有之,只不过在黄巾之乱之后,东莱周边海岸线,已经成了众寇汇聚之地,鱼龙混杂,其剿灭难度不亚于山越。
毕竟,在大海上,即使打赢了他们,他们也可以一哄而散,钻到一个不知名的海岛躲起来,又如何能将其剿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