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苑。
张太后领着众妃嫔焚香拜月,拜月后,撤案,皆铺毡席地而坐。
孟尚宫微微颔首,方含英领着众人端上月饼、螃蟹,西瓜、葡萄等瓜果。
胡善祥攀了桂花枝,递给吴妙贤。
梅清背对于众人,轻敲鼓点。
张太后嫌她动作慢吞吞,手一伸,豪气道:“我来。”
众人万分惊讶。
张太后亲自击鼓,花儿落在赵美人手里,她便拨起琵琶。
袁琦拎着羊角灯,引着朱瞻基走过来,看到的便是一副花团锦簇的盛景。
瞧见皇帝来了,除张太后外,众人都起身行礼,朱瞻基摆摆手,直接坐在张太后的身边。
张太后这才将鼓槌丢给梅清。
众人便也回座,继续吃月饼听琵琶曲。
何惠妃主动弄筝,曹婕妤为了助兴也吹起竹笛,焦贵人以埙伴奏,一时月下美人群聚,争相向朱瞻基献媚。
胡善祥以苏叶水洗了手,用蟹八件剥蟹,蟹肉堆放在小碟内。
画屏要帮忙,她轻轻摇头。
螃蟹宴有直接清蒸的,有洗手蟹,有炸蟹,更有蟹丸、蟹粥数种,看得人目不暇接。
赵美人趁着众人都在弹奏,索性停了琵琶,悄悄坐在子衿身边,与她比试起仅以指甲剔螃蟹的速度,还献宝地将剔得干干净净的蝴蝶壳给子衿看。
子衿诚恳地夸奖:“赵美人的手真灵巧。”
赵美人不经夸,顿时面颊绯红,腼腆地笑起来。
朱瞻基净手,眼神不自觉飘了过去。
苏月华呈上一道菜:“锦瓣金蓑织几重,问鱼何事得相容?涌身既入莲房去,好度华池独化龙。此膳名为莲房鱼包。”
在每个莲孔内填入用酒、酱和香料腌制后的鱼肉,蒸熟后装盘,又在莲蓬上刷一层蜂蜜,放入蒸锅,再以渔父三鲜佐食。
张太后品尝,颇为赞赏地点头。
“吸收了莲叶和蜂蜜天然的香气,入口时还有微微的酸,让人胃口大开啊。”
苏月华介绍:“太后,这调味汤便是以莲、菊、菱三种食材特别制作的酸齑。”
苏月华以竹签挑出一颗鱼丸,蘸了小碟内的调味汤,呈给朱瞻基。
朱瞻基品尝,随口赞赏一句:“倒是风雅。”
子衿正低头认真吃螃蟹,连头都没抬起来。
朱瞻基不自觉放下了竹签。
孟尚宫使了个眼色,方含英上前换盘,特意在御前加了一碟蔬果。
吴妙贤以扇遮面,一直悄悄偷瞄皇帝。
胡善祥剥蟹肉剥得很认真。
朱瞻基看见蔬果,立刻想起一事。
“对了,司苑局说今年的蔬菜上供不足,需向顺天府取用薥秸三千束,芦苇蒲五千束,孟尚宫曾在尚食局多年,如今又掌着紫禁城的宫务,朕便问你,大内的蔬果供应当真不足吗?”
袁琦一惊。
孟尚宫微笑:“陛下,太后深鉴奢逸,以身作则,宫内上行下效,简朴成风,便是这中秋节,亦是不办大宴,尽量俭省,供应又怎会不足呢?”
袁琦急了,想开口却不敢,垂着头一言不发。
朱瞻基点头,若有所思:“你说的对,紫禁城根本用不了这么多的蔬果,只怕有人趁机勒索贪墨,自今年起,紫禁城上供的蔬果,一律三分减二。”
孟尚宫行礼,恭声道:“陛下圣明。”
孟尚宫立向一旁,张太后满意颔首,被苏月华看在眼底,苏月华隐隐疑惑。
殷紫萍上菜,竟是一碟子圆烧饼。
众人面面相觑。
胡善祥蹙眉:“这是?”
孟尚宫低声责备:“殷司膳,怎可将如此粗陋的食物献上?还不撤下。”
赵美人悄悄问:“那是什么?”
子衿神秘一笑:“嘘。”
赵美人乖巧地点点头。
朱瞻基好奇地拿起一块,对月望去,烧饼中间有个可容绳孔穿过的孔洞,他咬了一口。
孟尚宫正要阻止:“陛下?!”
朱瞻基却笑了:“馅是糟肉和苔菜,吃来倒是酥脆可口,但朕瞧不出有何特别之处。”
殷紫萍眉眼一弯,娓娓道来:“陛下早年随太宗皇帝北征,军中多携粟米炒面为干粮,今奴婢以小麦面烤制烙馍,以麻绳串起可方便行军。哦,和面时奴婢还特意加了盐与生姜汁来调味,洒了补中益气的芝麻,还能填补各种肉馅……”
说到这里,她还特意看了一眼朱瞻基的脸色。
“奴婢试过,可保数日不坏。”
朱瞻基打断了她:“朕登基之后,天下太平,自是不必劳师远征。”
殷紫萍心沉了下去。
谁知朱瞻基略略沉吟,便接着道:“不过从前行军,遇到缺水之时,粟米炒面实难下咽,难得你有这份关怀军中将士的心,便将这烙馍的做法教给军营里的厨子,士兵们练兵围猎的时候用得着!”
殷紫萍大喜过望:“是。”
张太后含笑:“尚食局不是还缺一位掌事么?”
孟尚宫欲言又止:“是,只是她二人资历尚浅,奴婢担忧她们无法服众,所以——”
张太后打量殷紫萍,不以为然:“让她先代领掌事一职,待你教导之后,再正式接掌吧。”
孟尚宫颔首:“是。”
殷紫萍喜形于色:“谢太后恩典。”
苏月华脸色微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