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感觉胡惟庸已经许久没有了,上一次有这种感受,似乎还是五六品小官的时候。那时候生死都掌握在别人手中,战战兢兢真如踩在绳索上一般,稍不注意就是万劫不复的结果。
而在他成为丞相之后,这感觉还是第一次。
此时的朝堂上,安静的可怕。很多人甚至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那些剧烈的心跳声,正是他们不安的表现。
第一次参加朝会的冯庆明也是如此,此时他忽然想明白了,为什么方克俭从没有和他们提过朱老爷的事情。
如此巨大的压迫感,不管降临到谁的身上,都足以让那人胆寒。方克俭当时近距离面对朱元璋,岂不是比这更加胆战心惊,哪还有胆子提醒他们。
朝廷安静了好一会,才有官员站出来。
首先是户部尚书赵甄吉,他上次经胡惟庸提醒算是欠了一个人情。而此时他正好有合理的理由站出来,就当是还人情吧。
心里想着,努力迈步出列,对着朱元璋行礼后开口道。
“陛下,丞相大人如此小心谨慎也是为国着想。”
“如今福州的银子问题,刚才已经解释的很清楚了,臣以为无需再查了。”
“而且,福州一事,给我们提了个醒,土地租赁税方面也要早早制定下来。”
有了开头的,后面的人也更有勇气。几名官员也跟着连声附和。
“是啊陛下,如今福州银子一案……一事已经解释清楚,而且朝廷还能收取千万税收,皆大欢喜。”
“臣以为,冯庆明所说丞相之威胁只是口误,如今之计更应该早早规划银子用途。”
……
接连几名官员出列说和,他们都非常清楚,这个时候胡惟庸不能再接着闹下去了!
胡惟庸本来想找回场子,但是经过六部官员这么一劝,气氛一下就变得缓和了许多。而且,此时胡惟庸也看出来,朝堂上的那些官员,已经全都倒向了福州府那边。
他此时已经算是大势已去,再加上看到朱元璋的脸色阴郁。隐隐有种要勃然大怒的感觉,这让胡惟庸也有些忌惮。
如此形势之下,胡惟庸也不好再继续发作,只好一甩袖子表示愤怒,转身不再与冯庆明理论。
朝堂上的那些官员,看到胡惟庸不再与之胡搅蛮缠,全都松了口气。此时在这些人的眼里,胡惟庸已经不重要了,附和搞钱才是重点。
尤其是那些六部的官员更是心中暗笑,此时他们已经完全意识到了,顾良就是一个财神爷。
能凭借一己之力,将福州发展的如此迅速,换做他们肯定无法办到。而且听了冯庆明叙述的福州发展轨迹,他们也发现这其中还有不少细节操作。
如果这些细节不能挖掘出来,他们就算照搬福州的发展模式,恐怕也没办法成功。
因此,众人在解决了胡惟庸的问题之后。不少人偷偷看了眼朱元璋的脸色,见其面色舒缓了一些,对众人没有过多的关注,这才将全部注意力全都放在了冯庆明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