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切的向冯庆明仔细问起了福州的近况,以及他没有提到的一些细节。
“冯大人,你们福州发展的这么快,与当地的地域和周边的情况可有什么关系。”
冯庆明对于众人称呼的改变,没有在意。不过从这称呼中,他却听出了众人的倾向。
最初他进入大殿时,可没有一个人相信他。而此时这些人不但劝退了胡惟庸,还改变了对他的称呼。不再将他当做一个贪污犯了来对待,这让冯庆明心里大大的松了口气。
讲起福州来也是更加起劲:“这位大人,您说周边的关系,倒也有一些,不过关系也没多重要。”
“我们顾良大人到了以后,福州就开始飞速发展。周边的那些地区,倒是给福州提供了不少劳动力。”
“您也知道,我们那以前穷的很,大家都吃不饱肚子。因此福州发展起来后,周边的人,就都向福州聚集。”
“一来提供了劳动力,二来即便再穷也得吃饭住房呀,所以就产生了消费。如此一拉福州的经济就循环起来了。”
说着冯庆明叹了口气:“其实不瞒诸位大人,福州发展的太快了。有时候我自己都有些迷惑,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对于冯庆明的这个回答,那名提问的官员倒也听明白了。可是对于他说的循环是怎么搞起来的,还是有些不解。
于是再次提问道:“那么,福州吸纳了那么多劳动力。他们干什么呀?给他们发的工钱又是哪里来的呢?”
冯庆明琢磨了一下:“百姓们干的活,应该大多是与大基建有关。至于发放的工钱,自然都是来自府衙。前期一些商人的投资,就用在了这里。”
“另外我们大人马上就要开启第二期大基建了,用的资金就是土地租赁金,留在我们福州的那一千万两银子。”
说到这冯庆明笑了笑,眼中全都是对当今生活的满足:“如今那些福州本地的百姓,和最早来福州的百姓都赚到了不少钱。”
“普通百姓家都至少有二十两的存银,这让福州百姓的消费能力就提升上来了。消费高了,自然就引来了络绎不绝的商队。”
说到这里又说起对于顾良的佩服,哪怕到了现在,他也没搞清楚顾良怎么做到这一切的。
众人立刻明白,启动资金和未来前景,都是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今他们想要复制福州的模式,就要解决好这两部分问题。
而且最重要的是,未来的前景。如今顾良上交了一千万,只要前景足够好,相信皇帝也会愿意提供启动资金。他们也就无需像顾良那样,在前期就要用尽手段。
旁边的李善长也在仔细倾听冯庆明的解答,听到如今福州的繁荣状况,和顾良的那些手段顿时来了兴趣,也开始仔细询问其中细节。
李善长的问题,比之那些官员更加细致和专业。这其中不少问题,冯庆明自己都没搞明白,自然也就无法解答李善长的疑惑。
不过李善长从他回答的问题中,就已经窥见了顾良的能力。觉得顾良这些治理地方的手段,不少他都闻所未闻。
这就意味着,那些手段很可能都是顾良自己想出来的。不由得在心里感叹了一句,这个顾良的治理能力,甚至不输于他!
这个发现,让李善长颇为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