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苏芫就准备了些常见的拜师礼,打算等会去县城的时候还要买一只猪腿。
苏阿奶很重视,“你好好和人学习知道吗?”
这是多难得的机会,人家老大夫还不收束修免费教学,真是打着灯笼也找不着。
“放心阿奶,我知道的。”苏芫啃完饼子,就赶了马车上路。
时候还早,苏芫买了猪腿后发现还能再去铁匠铺看一眼。
铁匠媳妇笑呵呵道:“你那个弹簧还没弄出来呢。还得过两天。”
“好嘞,我知道了。”苏芫没多话,便赶去了医馆。
老大夫见她还给带了礼来,“怎么这么客气?”
“本来就是向您学习,您不愿收徒,我只能尽尽心意了。”
不过她也会喊一声师傅。
今天照例在一旁跟着老大夫学习,不过今天苏芫准备了纸笔,打算记录下脉案和药方,回去好好研究。
老大夫非常欣慰,他家里后辈都不喜欢学医术,儿子天赋不行,而家里的老伴又希望孙子可以考取功名,到头来,都没人继承他的衣钵了。
接下来的几天,苏芫都雷打不动的去县城医馆,天气越来越冷,苏芫早上赶马车都忍不住搓手取暖,不然就得冻僵了。
兰氏担心会长冻疮,道:“我听说大户小姐都会准备暖手炉,你去县城留意下,也买一个,你有没有银子,我这里还有之前卖香囊的铜板。”
“不用了,那些你留着自个儿养老吧。”苏芫摆手,赶着马车离开了。
她娘手里才几个钱啊,还是不知扎破多少次手指换来的,她怎么好意思要?
地里的活已经做完了,苏伯文今天带着苏季武苏节几个把稻草铺上一层。
他见苏仲韬这些天都瘦了半圈,就劝他:“老二啊,你也别太拼了,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就叫上阿武。”
苏仲韬家的地里也在进行最后的铺草行动,“没事,地里的活就要干完了,我主要是忙着做农具。”
苏季武就道:“那也不用费这么多劲儿了,再过了十天半月的,就过了冬麦的季节了。”
苏节也说:“阿韬叔,您还是先想着怎么买木料做家具吧,辉叔他们家挺急的。”
苏仲韬自己心里也有计量,“嗯,这农具再做两天就停了。”
多少能挣几天钱。
苏芫到了县城,先去铁匠铺,正好铁匠正在休息,见她来了,忙招呼她,“你看看,这样行不行?”
他从架子上找到一个木盒,打开来看,果然有一个一指长的弹簧。
苏芫上手试了下,弹性还行,估计是钢丝粗了点。
她道:“能用,不过我想问问钢丝还能再拉细一点吗?”
铁匠为难道:“这是我能做到的极致了,你要想再细点的,只能找别人了。”
苏芫已经满意了,付了钱就去医馆。
今天医馆外头候着的人有点多,大夫见她来,就道:“你帮帮忙,给煮点桂枝汤。”
苏芫便去帮忙了。
煮好之后,半夏给来求医的人每人一碗。
大夫叹道:“今年降温早,很多人还没来得及做冬衣就病倒了。”
而且今年流民多,他们身上更没有几件厚衣裳,所以医馆外围着的人更多了。
他也没多少能力,只能每人给个一碗汤喝。
今天比较忙,苏芫赶到家时,天色已经暗下来了。
苏阿奶在门口等着她回来,“回来了,冷不冷,赶紧进来喝口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