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读书
房间虽小,图书不可少。滋润心田不长草,感念时光美好。
千卷传媒先行,读书万卷通神。若是喜欢涂鸦,助你着作等身。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这是一个追求成功者的决心。也是一个有梦想者实现梦想的最美好的途径。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一个读书人的自信和美好。
读书,自古以来都是中国人非常崇尚的一件事。从古代从小必读《弟子规》《三字经》到现代社会天价幼教的繁荣,就是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在中国人的潜意识里,家里经济状况好的人要读书,叫做沿袭书香门弟;寻常百姓家的孩子更要读书,叫做知识改变命运。因为在中国,孔圣人作为一代牛人,关于读书说过一句令世人大跌眼镜的话: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他的这种另类表达伤害了很多人,认为他瞧不起其他行业的人。但从内心里,还是有很多人认可这句话的。个人认为,孔夫子说这句话其实是没有恶诀的,他只是告诉世人,活在这个世界上,读书才是最美好、最高雅的事情。
另一个更坦然、更露骨的说法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千百年来,一直为读书人津津乐道。古人甚至还有“劝君莫将油炒菜,留与儿孙夜读书”“有书不读子孙愚”的说法。可见,在古代,不管是穷人还是富人,都把读书看成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当然,时代变了,说法也换了。你不妨听听现在使用频率非常高的一句话: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虽然现代人的理解出现了偏差,甚至说这句的意思未必是人们所理解的意思,但至少告诉我们教育的重要,读书的重要。
纵观中国大多数的家长,他们穷其一生,节衣缩食,省吃俭用,都是为了能让孩子读个好的学校,再苦难的家庭也不愿自己的孩子失了学业,输在起跑线上。所以说,中国人对子女读书的执着与投资,可以排在世界第一。
对于富人,虽然拥有了巨大财富,但最终他们相信,“富贵如浮云”,待世间繁华落幕,只有在书中才能求得片刻安宁。因为那里远离喧嚣吵闹,是最为纯洁的净土;
而对于穷人家的孩子,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