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公子伸手揉揉她的頭,“你啊!不會,因為你懶,懶得應付麻煩的事,會帶來麻煩的人,所以事事想在了前頭,寧可在麻煩發生之前,將可能性扼殺在搖籃裏,也不會讓麻煩有滋生的可能性。”
要不然也不會早早就派鶴衛們,進駐到國都的各舖子去以防萬一了。
“哦,對了,要好好奬賞今天那名鶴衛,太厲害了,竟然用內力震斷岑七小姐的鞭子。”黎淺淺開心的說。
鳳公子失笑,點點頭附和著,“是應該好好奬勵她。”
黎淺淺應下,接著看劉二給的資料。
火爆脾氣的龍虎山莊岑七小姐,來到國都後,住的也是自家的產業,不過卻是她娘名下的宅子。
原因很簡單,倘若是記在她爹名下的產業,也就是龍虎山莊的宅子,二莊主方黑虎便可大大方方領著人大搖大擺的住進來,還是名正言順的,趕都不能趕。
也只有是她娘名下的宅子,方黑虎才不能住進來。
但是岑莊主的就彆扭了,因為這可能會被人說他吃軟飯,岑莊主夫人才不理會他,拉著女兒在宅子裏四處逛,這宅子是才買的,什麼都沒有,正好大大滿足了岑莊主夫人的裝璜癖好。
也因為如此,她才沒第一時間發現,女兒從外頭回來時,似乎氣得不輕。
“龍虎山莊的二莊主,似乎野心勃勃啊!”鳳公子若有所思的道。“要是助他一臂之力,你說,岑莊主還有閒功夫待在國都嗎?”
黎淺淺白他一眼,“你可真夠壞的了!”
“雖說不知道這兩人有什麼不對付的,不過,龍虎山莊要是真鬧起內訌,對趙國武林來說,那可是件大事啊!”
只要趙國武林不太平,這些閒得蛋疼,想給他塞女人做外室的大佬們可就有得忙了。他們在趙國已經夠久了,就為了地宮那些東西,雖說找到藏寶圖上的地點了,可找到的東西,還真是叫人夠嗆的。
現在的問題是,怎麼運回去。
還有地宮要怎麼辦?留著還是毀掉?璇璣門的人傾向留著,他們負責接管,畢竟地宮裏有不少機關,是他們用來培訓人才的好地方,只是,在趙國皇帝的腳底下玩機關?嗯,希望他們不要玩出問題來。
其實要不是為了體諒鳳老莊主,與這些老友們多年未見,還有興建客棧的計劃要執行,鳳公子早帶著老婆回家去了。
鳳老莊主自鳳家莊遷址之後,就一直避居後山,就算有朋友來鳳家莊,想要見見他,也都被他讓人拒絕了。
早兩年是因為女兒的情況不佳,怕友人問起,他不好回答,後來是懶得跟人說話,尤其是女兒出嫁後,他頓時有種還活著幹麼,不如就這樣死去的厭世念頭,要是鳳樂悠出閣後,一切順遂圓滿幸福,也許鳳老莊主早就不在人世了。
可鳳樂悠死了,這讓鳳老莊主忽地醒悟過來,他不能死,他得看著女兒的公婆付出代價,尤其女兒留下的孩子,他不能把孩子留在害死他娘的家裏,誰知道那對喪心病狂的傢伙,會不會對孩子出手?
他得看著外孫長大才成。
就這樣,心態轉變了,鳳老莊主終究是走出陰霾,對人生有一番體悟後,鳳老莊主開始跟著黎漱到處去。
不得不說,黎漱這傢伙是個妙人,他一輩子沒成親,沒生兒育女,可人家把徒弟當閨女兒養,養得比他成功,看看黎淺淺,再回顧鳳樂悠生前種種,鳳老莊主心說,自己有個外孫要養,多和黎漱接近,看他怎麼養孩子的,這回他可萬萬不能再搞砸了。
外孫是個男孩子,比起女兒來,可好養得多。
有時,鳳老莊主會忍不住懷疑,黎淺淺該不會是黎漱的親閨女吧?看看人家怎麼保護孩子的,怎麼他和妻子養出來的鳳樂悠,是那樣一個偏激性子扭曲的人,她娘還在時,她處處和她娘對著幹,怎麼樣會讓她娘不痛快,她就怎麼來。
你說,就一個孩子她是怎麼想到,要怎麼跟她娘槓上的呢?再看人家黎淺淺,小小年紀就已經在幫著教裏賺錢了,鳳樂悠只會花錢,還嫌每個月給她的錢不夠她花用,真不曉得她都把錢花在哪兒了。
鳳老莊主近來因為養著外孫,已經很少去想女兒了,不過最近,看了老友們的女兒及孫女,鳳老莊主幾乎可以預見,老友們會重蹈他當年的覆轍,也許會比他當年更慘吧?
他信步來到侄子夫妻住的小院,春江看到他來,本想進屋去通禀的,不過鳳老莊主聽到裏頭說話的聲音,便制止了她。
“胥天門蘇家,住到榮國公家的別院去了,不知道蘇家和榮國公府有什麼關係?”
“不曉得,回頭讓人好好的查一查,這榮國公要是和這些江湖大佬勾搭上,咱們就讓人再往趙國皇帝跟前,再好生給他告上一狀。”
黎淺淺笑,“你還真是整人上癮了啊?”
“好玩啊!”鳳公子頓了下又道,“擎天山莊在國都沒宅子,他們住哪去了?”
“他們擎天山莊財大氣粗,進城之後,先是在客棧歇了一宿,隔天一早,就由中人陪著,去黎府四周看宅子,好不容易相中一家,就以屋主開出的價格的三倍買了下來。”黎淺淺看著資料唸道。
“他們開的條件是,中午以前屋主一家得搬出去。家具、物什那些都給留著,葉莊主另行付錢買下來。”她嘖嘖兩聲,“還真是有錢的主兒,光是這些,又花了將近一萬兩銀子。”
最後原屋主就只帶了幾樣珍貴,形同傳家之寶的擺件,以及家眷穿戴的衣飾走人,連下人都給留下了。
反正拿了三倍的錢,日常用品想買就買,不用省,就是眼下住那兒去,有點讓人傷腦筋就是。
“得虧你那叫春壽的丫頭,聽到有鄰居搬走了,就找人去打聽,這才曉得原來是擎天山莊的人買下來的。”
鳳老莊主走進來道,就見他伸手往旁邊一指,“他家那閨女兒,就住在與你們院子一牆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