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统子的主动示好,楚襄依旧不动神色,高冷地打开商城。
点开搜索栏,想了想,打下“箛族”两个字。
相关书籍依次挑出来。
楚襄挑挑拣拣一番,最后内容翔实的《箛族风云与经济文化通史》吸引了她的目光。
单看目录,她便笃定,她能得到很多她想要的信息。
就是定价贵了些。
“这定价没搞错?”
“没搞错呀!正版图书都超贵的哎!宿主上辈子没买过正版图书嘛!”
楚襄稳了稳心神,将书加进收藏栏,转而开始翻找她早就打算批量购买的中医典籍和护理学类的书籍。
然后……然后她差点哭出声来。
为什么这么贵?她需要的护理学书籍种类多不说,每一本的都要花去她一百学分。
再翻天文地理的书籍,好家伙,《大燕地理》丛书直接两百学分起跳。
至于各个行业的生产工具就更不必说了,依据材质、功能、效率的不同,价格也是一路走高。
她本来想着等闲下来,为学堂批量购买教材,再为工匠购买样品,供他们学习研究的。
现在看二者兼买是不可能了,再有钱都经不起这么花的。
她得做个取舍。
楚襄思索了半天,把心一横,“买不起教材,我自己印还不行吗?”
四大发明课又不是没听过,活字印刷术是摆设不成?
教材贵,她就各买一本,剩下的自己印。
贫穷使人机智。
系统给自家宿主点了个赞:“棒哦!推广活字印刷术,还能促进知识与文化的传播!”
系统热血澎湃地为她摇旗呐喊,楚襄则是骂骂咧咧地开始挑选教材。
现在永宁的孩子们所学还是集中于人文学科,所以地理、历史类教材是必须的。
至于理工科类的教材就往后稍稍吧,她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先生来教学。
然后就是医学类教材。
楚襄精心挑了很多中医典籍,搭配后世的《基础护理学》、《中医护理学基础》以及《人体形态学》。
她需要一批新型的医学人才,在中医的基础上,兼具现代的医学意识与护理常识。
伴随着这批人才的培养,一些后世的医疗工具和药物也要随之上场。
楚襄心里有个初步的规划,但当下还不是细想这些的时候。
她要赶紧挑选完教材,让人照本印刷。
只是活字印刷说起来简单,实践起来却很艰难且极费时间。
做活字用的木块,楚襄挑了辽东常见的棠梨木。
棠梨木质地偏软,刻起字来不费劲,印出来不伤纸,字体边缘也比较清新。
木块好找,刻字的匠人却不好找。
识字是必须的,其次还得会写反文字模——木块上刻的字都是反的,每一道落笔都十分考验匠人的功力。
楚襄把全永宁识字的木匠都找了过来,让他们试着用刻刀刻字,点横勾划,提按顿挫都不容一点失误。
后来又把还在考察中的胶东郡木匠召集到一块,也给他们做了测试。
倒还真有几个入了她的眼。
楚襄便把他们调入了城内。
但此举并不代表他们的考察期已经结束,若是期间表现不好,照样依原规矩处置。
确定好刻字人选后,还无法立即教他们后面的步骤。
因为刻字本身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楚襄将医学教材交给了他们,待他们刻完了木块活字,接下来才能拣字排版。
这个过程急不得,楚襄自然也不会催他们。
等待的日子里,她一边接着完善之前的规划,一边将另一份医学教材拿给了寻春。
同寻春商量起了至关重要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