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需要依靠人的腿脚传递消息的时代,当消息传到的时候,敌人其实也跟着到了。
“报!敌方已兵临城下,正欲攻城!”
又有城门守军匆忙来报。
然而在他汇报这则消息的时候,其实意味着攻城已经开始了。
“谁!是谁!竟然打到本王家门口来了!”
在场众人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
与中原人远远打了个照面的城门守军也不太清楚,只知道那群中原人用战车运来了很庞大很怪异的武器。
粗粗长长的圆筒,好似可以随意调整角度,也不知道干嘛用的,只是觉得看起来就很不好惹。
但是这话此时好像不适合说出口,颇有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的嫌疑。
东越王当然不能容忍敌人在他家门口耀武扬威,他不要面子的吗?
当下抄起大刀,召集人马,“出去迎战!”
他率先上马,呼啸而去。
然而奔至半途,忽觉一阵地动山摇。
怎么回事?
是地震了?还是什么庞然大物倒塌了?
前方再度有人灰头土脸地跌跌撞撞而来,嗓子眼里嘶哑得仿佛在冒烟。
“大、大王!城、城门让敌人轰开了!”
…………
拿下双屯县以后,军队只是稍作休息,便重新整装出发。
一鼓作气地接连拿下了泗武县、鹤江县和凤山县,最后攻占铜山的前方防线——潭镇要塞。
这一路,楚襄都紧紧跟随着大军。
跟督军没什么关系,她纯粹就是为了及时倒卖战利品。
各地驻军的军营里都藏纳了不少金银财宝,楚襄果断地直接卖给了主系统的典当行,连清点战利品的环节都省了。
日渐缩水的学分余额,像是悬在她头顶的一柄利剑,天天催着她变着法地搞钱。
这一路征战,吃穿住行,包括医药品都在大量消耗,她需要及时购买补充。
一边花钱,一边挣钱,真有点以战养战的那味道了。
各军营的粮仓,楚襄自然也是没放过的。
她从辽东、夷州带了很多人出来,每攻克一个县城,便将人散出去。
统计人口的、战后修葺的、种田种菜的、教学医病的……
经过几年磨炼,每个领域都有了足够的人才去独当一面。
楚襄暂时不再需要事事亲力亲为,只要负责为他们托底,提供足够的后勤物资就好。
年关将至,她自然得让他们过个好年。
给各地留了足够的粮食物资之后,楚襄随着霍浔攻破了铜山。
她原来是想活捉东越王的,但是东越王带着精锐和亲信逃到了西南边的山林里。
听其余的俘虏说,山林里修了个隐蔽的地堡。
自开国伊始便动工了,陆陆续续修了好多年,不停地完善加固,每年丰收时节,总有大量粮食被运进地堡。
至于地堡具体位置在哪里,俘虏们自然是不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