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接到了来自河东的一封信。
信中落款是——楚温。
他将信偷偷带进宫中,请太后辨认了一番笔记,确定的确是楚温亲笔所写。
太后抱着那封信,当场痛哭起来。
苏立极有耐心地安慰她:“娘娘别伤心了,如今得知七皇子还好好活着,且大有作为,娘娘该高兴才是。”
当初楚熠猝不及防地诛杀诸皇子,楚温能逃过一劫,全靠太后和苏立暗中通风报信。
苏立那时候还真没想着卖个人情之类的,因为即便楚温在某些方面远胜于楚熠,他也不认为楚温能改天换地。
没想到,多年后竟然真的有了“回报”。
眼下,什么位极人臣、富贵奢华,都是过眼云烟,活着才是最重要的。
苏立直言道:“这各地的局势您应当是清楚的,谁都不敢说稳操胜券,谁都可能朝不保夕,无论如何,咱们都得给自己多留条后路。”
太后仰起那张施黛傅粉的脸,眉眼之间依旧可见娇美,“你是说,让哀家给小七回信?”
苏立笃定地点头。
“可若是让熠儿知道了,岂不是要动怒?也许还很伤心。”
她娇纵跋扈,大多时候自私自利,可到底还是有些慈母之心。
苏立叹一口气,问道:“娘娘是决心要与陛下同生共死吗?”
这话就说得很不避讳,也很僭越。
若是换做其他人,此刻已经被拖下去打死了。
可他不比常人。
太后果然没有恼怒,只是怔怔地看着他。
过了片刻,她说:“许久没有小七的消息,哀家甚是担心和思念。今日难得有了消息,自然是要回信,叫他安心的。”
行宫之中的隐秘之事,楚襄无从得知。
她对着信报中提及的戎族,皱起了眉头。
必须要将此事告知尚在岭北草原的霍安与顾重山,让他们做好防范。
不过就算戎族已经到了平城和祁山一线,最先担心的其实也该是河东王。
当年开国的时候,就是河东王的祖上领兵把戎族赶去西北的。
现在戎族回来了,有冤报冤,有仇报仇,也该南下找河东王。
楚襄不是那么担心岭北草原,于是将全部心思花到了目前军力空虚的巴蜀两郡身上。
巴蜀两郡本来是拥有独特文明的异族古国,当地气候温和,河川纵横,物产丰富,自然条件非常优越。
大燕开国皇帝楚辞占领两地以后,迁百姓至此,精心经营,兴修水利,构筑城郭,整齐制度。
是难得安宁富饶的地方。
中原总说巴蜀是蛮夷之地,楚襄却觉得这话里头充满了“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意味。
巴蜀地区,西部和南部是广袤而高耸的高原,东、北则是被高山环绕,与中原地区的交通十分不便。
从东去,基本只能走水路;往北也只能走山道。
这种独特的地理环境,让巴蜀地区易于自成一国。
外面的人即便再眼红这里富庶的物产,也很难进驻。
好在,楚襄早就将目光放在了这片易于割据自守的土地上。
多年的蓄谋让她逐渐规划出了一条入巴蜀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