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夜如水,一轮残月悄悄的遮挡住了天幕的一角,
也引的王仁再度抬起头看上去,
只见李世民正看着下面人递上来的对唐宣宗子嗣的考察结果,
一行行字看下去,李世民的心情毫无波澜,
他找不到一个适合做帝王的人。
在他看来,
这样的国家,
甚至上还可能出现藩镇割据的情况的一个动荡不安的环境。
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有文化的,还需要武功,军事能力也不错的帝王,
可,只达到文武双全也不够,还需要帝王权术才可以……
“头疼吧。我给你讲讲我所熟知的历史。”
朱棣不知道什么时候走过来坐在了李世民的对面,
用手中的酒杯碰了碰对面人面前的茶杯说着,
“按着历史进程,唐宣宗去世之后,就发生了宫变,上位的是他三儿子。也就是天幕说的唐懿宗。”
听着这句话,李世民回忆起来天幕道:“他上位之后应当是没什么波澜的加快了大唐的灭亡吧?”
“是的,他荒淫无度,几乎不理朝政。上位没多久就引发了民变,
他去世之后,是他的……第五子即位,他在位期间,有一个仕子科举落弟,起兵造反,直入京都,甚至还写出了,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尽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听着这韵味不错的诗词,李世民甚至是有些惊讶,
他觉得,这要不是一句亡他唐朝的诗,他一定是喜欢的。
“后来,黄巢兵败,僖宗返京,百废待兴之时来了个朱温,把大明宫点了,到这儿,唐朝基本名存实亡。”
朱棣一点点的回忆着,
这些东西,是他编写永乐大典的时候,临时抱佛脚一点点找到的,
他可没怎么看过资治通鉴,相比那玩意儿,他更喜欢孙子兵法,或者是史记那些书本,
甚至有的时候,从姚广孝那里来的经书都能够叫他不愿意去多看什么资治通鉴。
“这么说,我大唐还是有武将的,只是缺少一个能够降服他们的君王。”
朱棣犹豫了一下道,
“我倒是听过一些野史,懿宗七子有个弟弟,在朱温之乱中被一个姓胡的内侍抱出宫去,隐姓埋名拜在阳叔子门下学艺,身份败露后,竟是也折腾出不少名气,叫人们刮目相看。
李兄可以在江湖中找找这个门派,看能不能说服他们收一个李唐家还在襁褓中的孩子为徒,待他长大成人之后,接替皇位。”
“野史?靠谱么?”
“李兄还有别的办法?”
言外之意就是,
你要是没有别的办法,这毫无疑问就是最好的办法,
李世民无奈,只得吩咐下去,叫他带来的人在江湖上面寻找起来,
也是这个时候,
下面人递了奏折回来,
上面是他吩咐下去的,查问的宰相人选的品性,
其中有一个他非常喜欢,虽然已经滞仕了,
可在朝中待过数十年,侍奉过几代君王,
之前的牛礼党争中两党朝臣就有不少是他推荐入仕的,
只是年纪却是大的他有些不那么能接受,
想了想,他还是批了下去,让这人入京一趟。
后来,这人推迟了那么几次,
他一而再再而三的请,甚至是给他讲了一个尚能饭否的故事,利用激将法,
这才叫对方勉强答应了下来。
对方入宫的那一日,下着微微的小雨,
他坐在勤政殿,听见外面的雨声里夹杂着脚步声,
那声音不像是往常宫人们特意掩盖的怕打扰主子做事的声音,
反而其中有些自在随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