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腾现在的产品已经形成了体系。
通用机型,主打风机泵类等平方转矩负载,以及一些对控制精度要求不高的场合。功率范围覆盖了0.4KW到630KW。
另外,空压机、注塑机、直进式拉丝机、印染机械、印刷包装机械、起重提升机械等专用配套机型,一共开发了七大款,每一款都是系列齐全。
这个速度,让所有国内同行都很震惊也很警惕。
一场市场大战悄悄拉开帷幕。
现在警惕和准备用各种招对付川腾的,主要是国内品牌。
像瑞士ABB、德国西门子、日系的安川和富士等还保持着高昂的价格,在大型工程和核心工业制造领域牢牢占据着市场主导位置。
这个时候进口品牌是无视国产品牌的。
原因很简单,高级、精密、尖端的东西,都牢牢掌握在这些老牌跨国公司手中。比如IGBT和DSP这两种元件,国内压根没有公司能做出来。
IGBT的中文译法是隔离栅双极晶体管,德国英飞凌(原西门子半导体事业部,1999年独立)是行业巨无霸。日系同类产品都不能与之相比。
DSP,也即是数字信号处理器,美国TI(德州仪器)同样是业界霸主。
另一个原因是,上面这些老牌跨国公司是了解中国的。
上个世纪80年代,国内第一批电气领域的学习人员被派去RB学习,学了点东西但在国内却缺乏行业应用基础。当时也有几位教授从欧美回国,在清华等院校中开始讲授电机驱动控制,同样的,也缺乏行业实战基础。
因此,整个国内在过去二十年时间中,新型工业化进程是缓慢的。
这些老牌跨国公司还在享受着技术垄断带来的高溢价,他们没必要去盯着国产品牌。相对来说,欧美日是第一梯队,台系是第二梯队,他们之间的竞争算是有点激烈。
此时对于国产驱动器来说,除了核心元件不得不用进口的,其它如电解电容、整流桥、温度传感器等已经开始大量使用国产品牌。
这么做,驱动器的稳定性、可靠性以及综合控制性能会大打折扣。
进口品牌的理念和国产品牌差别很大。前者还没有意识到,整个驱动控制行业的国产化风潮已经在这两年快速拉开了帷幕。
对于国内同行的反应,倪长乐已经有所预料。
他的大部分精力被放在了公司整体运营上,但每天都会和所有业务人员通电话,对市场的变化一直保持着极高的敏锐度。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不得不开始考虑防守反击。
这么一来,产品、市场、生产等环节和财务一样,都要开始逐步规范化。
从设立人力资源部开始,硬件开发部、软件开发部、结构部、市场部等部门挨个成立起来。
虽然有些部门刚开始只有一个员工,但总算是开创了一个全新局面。
倪长乐通过凌宝结识了一位台厂的生产主管,叫葛进。
葛进刚过26岁,但在台厂已经工作了四年,对生产流程和制程文件、品质管控等非常有经验。
他给了葛进5%的干股,顺利将其挖了过来。
现在的行业可谓是风云初涌。为了国家能够尽快实现工业转型升级,有人热情高涨,开始举办一些不太正式的行业沙龙。
这种沙龙,往往就是同行挖墙脚和互相打听消息的地方。
至于为国效力的初衷,往往会被实际利益击得粉碎。
凌宝和倪长乐产生了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