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岗不敢看眼前的这个年轻人,尽管他认识已久。
当年,孙杰刚刚进入西安府的时候,为了打开糖霜的销路,请西秦班过来唱过戏。
算起来,也是旧识了。
石岗没想到,有朝一日,孙杰会成长到参天巨木的地步。
他知道,眼前这个年轻人心地很好,但依然不敢直视。
不过是下九流的“腌臜玩意”,怎么敢对大人不敬?
孙杰却没有什么嫌弃,从书桌后面站了出来,亲自搬来了一把椅子,放在了石岗身后。
“老班主与我已是旧识,不用这么拘谨!”
孙杰拉着石岗的胳膊,让他坐了下来。
石岗哪里敢让孙杰亲自动手,还没等孙杰动手,便小心翼翼的坐了下来,嘴里不停的念叨:
“大人千金之躯,莫要污了大人!”
石岗的脸上满是害怕。
唱戏的可不仅仅只是下九流,还是贱籍。
世世代代,只能从事唱戏行当。
至于科举读书,想都不要想。
孙杰却毫不在意,声如洪钟,道:“这是什么话?当今陕西,贱籍奴仆尽数被废,都是平等的自由之神,哪有什么高贵低贱之分?!”
这话虽然有几分埋怨,可在石岗的耳中,犹如三月春风一样暖人。
“长话短说,明天我会给你一个戏本,到时候你就按照我给你的戏本排练,也没有什么特殊的要求,尽快练出来。到时候我有用!”孙杰回到了书桌后。
弄这些东西不费功夫,回现代直接在网上下载“白毛女”之类的剧本就行,没什么难的。
石岗是西秦班班主,自然也识字。
“要说让小人舞文弄墨或者耍刀弄枪,小人弄不来,但论起唱戏,整个陕西,小人从来没服过谁!”
石岗拍着自己的胸脯,信誓旦旦的说道。
这是他的自信!
“好!
若是你能完美的做好此事,到时候定要重用你!”
孙杰拍着桌子,一脸看重。
石岗出身是低,可不代表是个傻子。
混了大半辈子,如何不明白这是一个大好时机?
一朝鱼跃龙门,就在今天。
噗通一声跪在了地上,信誓旦旦:“大人放心吧,定然能办好这事!”
“起来,我这里不兴跪拜!”
孙杰佯怒。
石岗笑嘻嘻的从地上站了起来,连连说着习惯了。
送走了石岗,孙杰回到了现代。
在网上搜了一大堆样板戏的剧本,打印了出来。
正准备回去,忽然收到了李海洋的电话。
电话里说,孙杰要的那艘船再有一两个月就能完工,看什么时候过去。
这是一艘六十五米长的远洋鱿钓船,拆除了鱿钓设备以及冷库设备。
只保留了动力设备、仓储设备、通信设备以及船员宿舍。
这些东西加起来,还没有鱿钓设备以及冷库设备占地大、复杂。
没了这些东西,船只造起来自然很快。
现在抽不出时间过去,但以后肯定会过去。
将尾款的一半打给了李海洋,同时又订了一艘同规格的船只,以及一艘蒸汽机动力的设备。
李海洋当然纳闷孙杰这种做法,可当那一连串的数字出现在银行账户上时,所有的疑惑都没了。
管他呢,有钱不赚王八蛋。
这年头,可没有大佬能像这样“散财”的,不牢牢的抓住,那可是天大的罪过。
当然了,蒸汽机等设备,由范小鹏的那个工厂生产。
这也不是什么高精尖的东西,造起来没什么难度。
孙杰现在的钱可不少,有张贺郎和张墨谦以及晋商、东南士绅的“黄金首饰”、“货物财宝”,钱不是什么问题。
对李海洋,孙杰很大方,给了他很大的自主权,基本上不会指手画脚船只的建造。
以后,可是要长久合作。
办完了这些事情后,孙杰又回到了明末。
所有的东西到位之后,让人把这些剧本,交给了石岗。
接下来的事情就不用管了,任由石岗操作就行了。
……
太阳在地平线下酝酿。
时间缓缓而过。
孙杰的队伍,来到了凤翔府城外。
城中,已经被预备役的士兵们处置妥当了。
预备役的士兵们把孙杰迎接了进去。
先去了关押这些士绅的地方。
凤翔府的大牢中,这些人如丧考妣,身上的衣服,也换成了肮脏的囚衣。
一个个的就像是乞丐一样,缩在牢房的角落里。
孙杰站在牢房门口,看着牢房中的周河鹿。
“你就是周河鹿吧?!”
孙杰问道。
周河鹿抬起头,一脸恍惚的看着孙杰。
他知道孙杰,但他没见过孙杰。
看着孙杰身后那些五大三粗的士兵,也能猜出孙杰的身份。
“你想干什么?”
周河鹿没了之前的嘴硬,一脸恍惚的看着孙杰。
脸上满是害怕。
身后的那些家眷们,全都惶恐的看着孙杰,生怕孙杰一个不满,将他们砍了。
他们可怜吗?
可怜!
可那些被他们这些士绅压榨的普通老百姓更可怜。
或许,他们这些人没有欺压过普通百姓。
但,他们享受的东西,全都是民脂民膏。
“我想干什么?我想问问你,你想干什么?
放着好日子不过,还学人家造反,你们有那个能力吗?”
孙杰的声音很冷。
“不知者无畏!”
孙杰摇了摇头,走了出去。
没过多久,城中大街小巷里,贴满了各种各样的告示。
每个告示前面,都有人大声朗读上面的内容。
“周河鹿等人胆大妄为,平时以欺压百姓为乐。
如今,天兵已经到来,他们的美梦将会彻底消灭。
五天后,将会在城中批判他们,有仇的有冤的都可以来。
这些地主,要是侵吞了你们的土地,又或者是做过什么伤天害理的事,都可以过来。
有孙大人给你们撑腰!”
一个告示前,孙杰亲卫营的一个士兵大声的念着上面的内容。
孙杰的亲卫营士兵几乎人人识字,念告示,再简单不过。
百姓们聚集在士兵的前面,对着告示指指点点,议论纷纷。
其实,这个时候的百姓们还是有些不太相信。
原因很简单,那便是读书人身上的光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