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书轩hbcjlp.com

繁体版 简体版
聚书轩 > 耽美小说 > 《谁杀了她》阅读 > 解说 非整除的“除法文学”

解说 非整除的“除法文学”(1 / 2)

 推荐阅读: 穿黑色毛衣的男人 木叶:开局签到柱间细胞 大理寺卿的宠妻日常 我打造了长生俱乐部 村村都有丈母娘:桃花村医 御前女官手记 我有一只缝合怪 诸天最强大佬 快穿之渣女她身娇体软 帅教官
最新网址:hbcjlp.com

我知道有种读者,他们在阅读一本书前,是绝不会去看相关介绍的,导读自不待言,甚至连封面、封底文案都尽量略过。究其原因,不外乎想摒除先入为主的观念,以最纯粹的心态欣赏作品,某方面来说也是种自保──尤其是推理小说,既然不知何处会有泄漏关键剧情的危险,只好杜绝一切可能管道。

那么,可以想见这类读者在读完《谁杀了她》之后的反应。啊,这样就结束了?凶手到底是谁该不会没写完就出版吧?诸如此类的疑惑。

从这点来看,有点预备知识或许比较好,若是读过先前独步出版的东野圭吾随笔集《大概是最后的招呼》,对本书的预防针就更完备了。里头详细记载了这么写的理由:一般的猜凶手小说,读者心态就像《名侦探的守则》其中一篇〈意外的凶手〉所描述,会以类似赌马的赔率来猜凶手,并不会认真去推理。东野百般考量之下采用这种写法,目的就是强迫读者一起动脑(借用古典推理的理念来说,就是与侦探来一场智性游戏),可说是一种尝试。本书在日本出版后编辑部接到数不清的询问电话,网路上也引起广泛讨论,就这两点来看算是成功的──尽管作者出版前老是担心读者前来抗议。

会担心是有理由的。可能有人认为东野杞人忧天,即使是推理小说,结尾不明或是交由读者决定的作品所在多有,何必这么提心吊胆?但《谁杀了她》与所谓开放式结局或是哪种结局都不好,干脆没有结局的riddlestory式(谜题故事)写法不同,主角康正与系列侦探加贺,最后明显对真相是有定论的(还特地暗示垃圾筒里的药包与惯用手的线索,摆明是给读者的饵)。换言之,这不是结局交由读者决定,而是我有准备结局但就是不告诉你,说难听点,等于是和读者作对。也难怪东野会惴惴不安了。

究极本格推理的一场实验

本书为加贺恭一郎系列的第三作,前承《沉睡的森林》、《恶意》,但对这位主人公的背景并没有额外承上启下的着墨(顶多重提一次他拿过两届全国剑道冠军)。内容方面,也多集中在案件的铺陈,以及为重现真相的反覆辩证,剧情线相对单纯,以现今观点来看,或许会被说成是推理多故事少的小说。

不过我们知道,在致力于描写人性的东野之前,他也有过一段本格推理的求道时期,努力探索内心所能想到的解谜形式。《放学后》、《十字屋敷的小丑》、《没有凶手的杀人夜》、《雪地杀机》、《名侦探的守则》等书都蕴含东野对本格推理的想法、期盼与改革,因而接下来会写出《谁杀了她》如此具实验性的作品,也就不意外了。

他在推理界的前辈土屋隆夫说过:侦探小说是除法的文学。提出事件推理=解决的算式,主张案件经由推论得出的真相,不能留有任何余数(未解决的部份)。《谁杀了她》的结尾,无疑留下了余数;然而,这个余数是否真如想像的那么大呢?

或许不少读者注意到了,本作有个以解谜推理来看相当致命的点:长篇架构下,案件嫌疑犯只有两人。

这是缺点吗?若是一般的解谜推理,它的确是,因为太好猜了。然而在东野刻意删去部份真相的设计下,它反而成为一种优势:二选一的推理线不会太复杂,对读者而言较亲切。且康正和加贺还是很贴心地分析案情,帮忙排除各种可能性,经过最后急转直下的嫌犯告白,很多疑点都解开了(例如桌上为何会有两个药包),读者连共谋、自杀的可能性都不用考虑,因为加贺斩钉截铁地对康正发誓,他不会以自杀结案,而录影带的杀人动机也明白揭示在眼前。换句话说读者要做的,真的只剩下两个凶手中挑一个,以及怎么挑,用甚么根据判断而已。

这样的解谜推理或可说是留有余数,但不是很大的余数。或者用另一种说法:它只是无法整除而已。读者只需稍微动一下脑袋,将算式进展到小数点以下几位,就能完成这个除法的解,就某方面来看,它并没有背离土屋隆夫的除法文学理念太多。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