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县作协举办的诗歌研讨会正在一家酒店举行,参加者中有一人就是程芳玉的丈夫高士源。高士源是玮城市作家协会会员,同时又是一个小有名气的诗人,而且他就在维县,维县作协极力邀请他参加这次活动,他也不好拒绝,就参加了。
高士源为何会在维县,而不是玮城?这还要从二十天前说起。孙菲菲的公司在玮城发展很好,几个管理者讨论之后,决定到外地开一家分公司,就选择了维县。
孙菲菲最信得过的人就是高士源,她委托他带着几个人去维县建分公司。事情太多,高士源就吃住在那里,一个星期回一次玮城。等分公司正常运转了,高士源再回玮城工作。
作协会员之间联系频繁,而且还有微信群,哪个人去了哪里,别人都很清楚。到了维县之后,高士源就免不了与维县的作家们见见面,有活动的时候,他如果有时间就参加,没时间就不参加。
高士源喜欢读诗,也喜欢写诗。他曾经给程芳玉写过上百首诗,其中有不少都发表了。对程芳玉,高士源的心中充满了爱。她是他的知己,是他的灵魂伴侣。和她在一起,是他一生所愿。
然而,高士源有时仍然会感到孤单。究其原因,仍然是诗歌。
程芳玉是一个知性女人,很喜欢读书,也很有思想。但是,一个人无论多么喜欢读书,也是有选择性的,不可能对所有类型的书都有同样的兴趣。程芳玉对诗歌缺乏热情,更谈不上喜欢。
聊人生,聊社会,聊哲学,聊历史,乃至聊足球、篮球、乒乓球,高士源、程芳玉有很多共同话题,但是聊到诗歌,程芳玉就没有多少兴趣了,更不会有什么高明的意见。
在诗歌这个话题上,宋达仁和高士源倒是有很多共同语言。然而,自从五年多前,几个好朋友一块儿办了婚礼之后,三个曾经的室友(高士源、晏超然、宋达仁)见面的机会就越来越少了。即使见了面,也不可能把文学当成主要的话题。
在诗歌研讨会上,高士源朗诵了自己写的几首诗歌,都是他以前写给程芳玉的。其他诗人也朗诵了各自的诗歌。之后,人们对现代诗歌的写作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参加研讨会的多数都是本地的诗人,其中一个女诗人引起了高士源的注意,她姓封,笔名风慕竹,就坐在他的正对面。人们在称呼她时都用笔名,或者称呼她封/风老师,她也乐意用笔名示人。时间长了,没有人再追究她本来的名字。
对风慕竹这个名字,高士源早就听说过,她写的诗,他也读过不少。第一次见到风慕竹这个名字的时候,高士源就觉得特别清新雅致。他想不出,用这三个字为笔名的女诗人,会长什么样子。
从风慕竹发表的作品上面的作者简介,可以看到她的年龄和程芳玉是一样的。如果是程芳玉那样的一个女子,笔名是风慕竹,高士源会觉得人和名字特别般配。真正见到风慕竹的时候,高士源心中有一些落差。
风慕竹看起来,就是一个非常普通的中年女人,无论相貌、身材还是气质,都无法与程芳玉相比。然而,她写的诗却是那么美。
她今天朗诵的几首诗,有一首的名字就是《世间最美的诗》。她的诗好似高山流水,充满了柔情,让人会产生无限的遐想,就仿佛置身于一个风景特别优美的地方,听一个美丽的女子弹琴。
高士源在朗诵自己的诗歌和发言的时候,风慕竹都是很专注地倾听,还时不时地点一下头。风慕竹不仅写的诗让高士源非常欣赏,她对诗歌写作的看法,也和他几乎完全一致。
眼前发生的事情,让高士源有一种遇到了诗歌知音的感觉。
有了这种感觉,他再看风慕竹,就完全不是一开始的那个印象了,她的相貌和气质并不差,关键是非常有诗歌才华。在这个看脸的时代,美女遍地都是,诗歌才华才是最难得的!
研讨会的流程中,最后一项是中午聚餐。高士源在一开始的时候是不想参加的,因为他的事情太多。
研讨会结束的时候,作协主席对大家说,希望每个人都参加中午的聚餐,相互交流感情。
高士源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如果风慕竹留下吃饭,他也留下;要是她不留下,他也离开。想到这里,他就抬头看了看对面的风慕竹,而对方也刚好抬头看他。两个人的目光碰到了一起,相视而笑。
“你中午在这儿吃饭吗?”高士源问风慕竹。
“在这儿吃,你呢?”风慕竹说。
听了风慕竹的话,高士源心中产生了一种喜悦之情。而且,风慕竹的眼神和话语中似乎充满了期待,她希望他可以留下来。高士源点了点头,对她说:“我也留下,吃完再走。”
“太好了,我们正好可以再交流一下。”风慕竹微笑着说。
风慕竹的话,正是高士源想说的。
人们三三两两从会议室出来,向餐厅走去,高士源和风慕竹不知不觉间就走到了一起。风慕竹对高士源说:“我很少参加活动,认识的人也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