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无忌的话把王忠说的是哑口无言,咬了咬牙,躬身道:是臣考虑不当,请陛下恕罪。
算了,死道友不死贫道,博陵崔氏是彻底完蛋了,现在只有尽可能将自己几家从里面摘出来,免得被波及到了。
王家打了退堂鼓,其他两家也不敢说话了,李世民冷笑一声:博陵崔氏意图谋反,证据确凿。剥夺崔家郡望,八岁以下的孩童发配崖州,终身不得返回中原。
一下子就把崔家剩下的那点小孩都给发配到雷州半岛去了,而且终身不得回来,这等于是从根上断了崔家重新崛起之路。
王忠看的是睚眦欲裂,他知道如果这样下去的话,接下来倒霉的就是他们几家了。
可是这个时候皇权已经达到了顶点,门阀手中又没有军权,就连晋升渠道也被皇帝给剥夺了大半,门阀的影响力几乎已经降到了最低。
虽说现在罢免所有的门阀系官员会让
(本章未完,请翻页)
大唐出现些乱子,可已经无法伤筋动骨了。
也许,门阀们该考虑一下以后的退路了。
如果继续冥顽不灵,清河崔氏和博陵崔氏这两家传了数百年的家族就将会是他们的榜样。
宣布退朝之后,门阀系的官员各怀心事的离开了,而长孙无忌等人则留下来与李世民继续商议。
陛下,秦王殿下这一次会不会有些过于冒险了?
房玄龄依然还是那副很谨慎的样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如果真的不能将博陵崔氏一击致命,恐怕会后患无穷啊。
呵呵,不必如此担心,这件事秦王殿下怎么会漏出破绽来呢?
长孙无忌笑呵呵地说道:不管怎么样,那些玉玺和龙袍可是真的啊。只要这些东西是真的,那崔家就算全身是嘴也解释不清楚。
更何况,崔家男丁此时已经被斩杀殆尽,根本就是死无对证。
哎,秦王殿下此举虽然看起来凶险,可仔细想起来却是有着十足的把握才去做的,我们就不要杞人忧天了。
杜如晦也劝着房玄龄说道:你我皆在局外,旁观者迷,当局者清啊。
房玄龄叹口气,不再说话了。
李世民此时开口了:朕与秦王数次商议,如何对付门阀世家。秦王的意思就是,长痛不如短痛,拖的越久,就越难办。
陛下,臣只是觉得,如此做会对您,对秦王殿下的声誉有所影响。那些门阀世家虽然已经被打压许久,可毕竟传承数百年,底蕴深厚。
如果他们诋毁陛下和秦王殿下,那可是无法挽回的影响啊。
房玄龄顾虑的也确实有道理,毕竟这个时候门阀还掌握着大部分的读书人,如果这些读书人为他们摇旗呐喊,笔杆子歪一歪,就会把李世民和李文武描述成自盘古开天辟地以来,最大的昏君和佞臣了。
哈哈,秦王当初早就料到这个了,所以他向朕推荐了一个办法。诸君请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