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粮一事持续五日之后,巨鹿聚集的人力,疏散出去大半,管理压力大减,李孟羲终于得以喘息,他把事务交给官员们去打理,他自己歇着了。
刘备私下找到了李孟羲,特意找李孟羲问该如何给老师卢植安排官职。刘备足够尊重李孟羲的意见,这是其一,其二,大家早就言明,不论何人来投,必要从基层做起。
义军有足够公正足够严明的晋升体系,要是真有本事,必然会出头。反之,若是连普通士卒都竞争不过,凭什么授其高官?就因其盛名?就因其与军中谁谁谁交情颇深?这显然不行。
正因有此前议,刘备才特意来私下找李孟羲商量。
刘备既不愿坏了约定好的规矩强给老师一个高位,也不想真让老师从小官做起。
问题到李孟羲这里,李孟羲也为难。
李孟羲知卢植享有盛名,知卢植真有过人能力,但,一切得合规矩啊。
不让别人任人唯亲,结果却不讲规矩给卢植以特殊待遇,这不是卢植能力配不配的问题,是公平问题。
李孟羲沉思良久,他目视刘备,认真道,“咱巨鹿取才用人,取吏只在科举一法。
可让卢植老师参试一试……”
“不妥。”刘备皱眉反驳。
李孟羲沉默以对,他不知该说些什么,哪里有不妥了,考试而已,不算轻慢。
“那,可让卢植老师入军伍,试其弓马武艺,兵书战策,然后,授其军职。”
“授何军职?”刘备问。
“或百夫长,或参谋官。”李孟羲答道。
刘备不忍,“就小小一百夫长?”
“不然呢?”
“老师他精通韬略,精熟兵事,岂能以小小百夫长屈任之?”
李孟羲回道,“可要知,我军号令,训练,军法军律等,与官军大有不同。
卢植前辈纵是精通兵事,可他与我军,全然生手,论号令调度,其甚至不如我军中一寻常百夫长。
卢植前辈于我军而言,详务非其长项。”
……
谈了良久,刘备和李孟羲两人仍未谈拢。
李孟羲提议,不如让卢植自选。
于是,带着别样目的的李孟羲和刘备邀卢植一起在城主府相聚。
闲谈着,话头引到巨鹿官制。
“我巨鹿,有政军一十四部之架构。”李孟羲说完此句,不说了,端起面前的水,慢条斯理的喝了起来。
李孟羲的一个欲擒故纵,想把好奇心引了起来。
卢植像是看出了什么,微不可查的笑了笑,他顺着李孟羲的话往下问,“小友,这何为,军政一十四部?”
放下了碗,李孟羲朝卢植拱手一礼,“且容晚辈一一道来。”
“一十四部,有【吏部】,凡,一应官员调动任命,赏罚升降,乃至官邸建造,俸禄发放,功勋核审等诸事,皆归吏部。”
“有【工业部】,工业者,以工为业也,凡涉百工诸业,一应之人力调派,物需征发,工饷发放等诸事,皆归工业部。”
“有【外交部】,凡一应涉外交涉之事,皆归外交。”
“有【立法部】,专管编着律法。”
“【司法部】,专管执法行法……”
“【行政部】……”
“【工程部】……”
“【兵部】……”
“【财政部】……”
……
不久,李孟羲把军政一十四部之架构统述了一遍。
卢植曾任高官,对朝廷官职系统无比熟悉,军政一十四部之架构,乃是与大汉官制大为迥异的架构,卢植听的新奇。
卢植朝李孟羲看来,他不解的问,“小友,为何不用大汉官制,要另立名目?”
李孟羲笑了,他坦然道,“因,晚辈不懂大汉官制,只能自设架构。”
竟然会是这个原因,卢植愕然。
卢植感觉有些不妥,军政一十四部之架构虽然新异,好不好先不管,巨鹿官制异于朝廷,难免遭人非议。
想到这里,卢植好心说道,“小友若是不懂朝廷官职,某倒熟之,或可襄助一二。”
李孟羲并不领情,他摇头笑了笑,“不必!我之官职,好过大汉官职!”
这一句话说的是霸气内藏。
卢植顿时无言。人不领情,倒算了。一十四部官制,看起来倒是挺好。
卢植唯有一疑,他疑惑问道,“敢问小友,于你这一十四部官职当中,【史官】何在?”
这一下把李孟羲问住了,在对一十四的设计中,没考虑过史官。
李孟羲迟疑,看向卢植,“朝廷有史官,我巨鹿一郡之地,也要史官?”他不解。
“郡有郡史,县有县史,乡有乡史,如何不要?”
李孟羲皱眉,“此时疏忽了。忘了设史官了。”说着,看向卢植,又看向一句话不说的刘备,李孟羲问,“以二位看来,史官一职,该放一十四部架构中,放在何处?”
刘备紧随之后,忙道,“不妨,另设一部,增为十五部,如何?”说着,拿眼看李孟羲。
李孟羲心领神会,一部主官之职,倒适合卢植,且,史官不涉实务,不懂巨鹿事务丝毫不影响。
李孟羲便道,“我看甚好,可增为十五部……”
卢植却有反对意见,“某却以为,这史官,列入【科学部】为好。”
李孟羲人都愣了,他愣愣的看着卢植,这科学部,知道科学这俩字是什么吗……
卢植自言自语的道,“如小友所讲,【科学】一部,乃深究世间之一切学问,为高术高士所聚。
史官一职,禀乎天理良心,非高士,不堪任之。”
照卢植这么一解释,还真说的通了,史官还真该归入科学部门下。
李孟羲趁机说道,正巧缺史官,想让卢植任科学部部长。
卢植不应,而是先看了李孟羲一眼,问,“而今科学部主官,何人?”
“额……我……晚辈。”